• 53阅读
  • 0回复

老老实实向专家学习的县委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0
第2版()
专栏:做真懂农业的好干部

老老实实向专家学习的县委书记
广济县县委书记董全阳是个一直跟庄稼打交道的干部,尽管比较熟悉农业,但他仍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学习新技术,听取专家的意见,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现代农业技术的干部。
湖北省广济县县委书记董全阳,是个从懂事那天起就跟农业打交道,没有一天离开过庄稼的干部。长期的农村工作使他同农业技术干部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些农科人员把他比作“磁石”,说董全阳总是把他们紧紧地吸在广济。
董全阳经常说:“即使象我这样对农业生产比较熟悉的干部,如果不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学习,如果离开了农业技术专家的帮助,也会犯瞎指挥的错误,使工作造成损失。”这是他的一条深切的体会。
水稻潜叶蝇,是一种对水稻带毁灭性的虫害。通常的防治办法是一旦发现,便全力以赴普遍喷药。有一年,全县都在告急:早稻秧田发生了潜叶蝇!可是,由农业局技术员卢汉秋主持的病虫测报站却纹丝不动。这是什么缘故呢?董全阳迷惑不解,径直找到卢汉秋查问。卢汉秋回答说:潜叶蝇发生了,它的天敌寄生蜂也在发展,从田间调查看,寄生蜂在潜叶蝇的蛹内寄生率达到80%多,加上天气转晴,气温高,可以抑制虫害;如果打药防治,天敌也会被一起打死,所以不需发报动员治虫。董全阳过去根本不知道潜叶蝇还有天敌,听了卢汉秋的报告以后,一直嘀咕着:不靠药靠天敌行吗?于是,他通知全县各农技站的植保人员到花桥开会,讨论潜叶蝇的防治问题。会上,卢汉秋用事实说服了董全阳和其他同志,决定全县不打药。几天之后,果然水稻潜叶蝇被它的天敌制服了。这一举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错误指挥,为全县节约了16万元的农药投资和大量的劳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不断解决了董全阳在领导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他同农业技术工作者的心贴得更紧了。
去年,广济县委召开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照例要请专家讲话。省农科院水稻专家黄浩如在讲水稻生产技术的时候,很坦率地说,“广济县论油菜,先进;论水稻,不行。栽培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低,种子又多又杂,很不科学。”讲完以后,黄浩如有点后悔,觉得在这么大的范围批评缺点是不是对县里刺激太大了一些。到了晚上,黄浩如到董全阳家里表示歉意。董全阳说:“你的意见说得对,我们的种植水平就是低嘛,话说重些,有点刺激才能进步!”董全阳在作会议总结时,还专门重复了黄浩如的意见,作了自我批评。董全阳这种闻过则喜的态度出自对专家们的尊敬和信任。他认真听取专家们的各种意见,凡是正确的批评就坚决改正。他常对同志们说:“专家的知识丰富,他们象中医那样,能跟庄稼切脉问诊,对症下药,对专家的意见切不可马虎。”
董全阳心里有专家,不仅向他们学习,同时也很关心专家的工作,从各方面提供了条件,并亲自帮助选择和确定科研基地,在县委机关专为专家设立办公室,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生活上给予照顾,关心农业技术人员在政治上的进步。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局党支部吸收17名农业技术干部入党。农业技术干部每当谈起董全阳对他们政治上的关心时,无不十分激动。广济的农技干部没有一个人要离开广济或者跳出“农门”的。专家们借用司马迁“士为知己者用”这句话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们说,知己者,党也。广济县委如此器重,我们不积极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对得起伟大的党吗!
本报记者 孙鸿斌 本报通讯员 聂铁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