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有林泉不干 暴雨不成灾——湘乡县金薮公社治理水土流失带来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0
第2版()
专栏:从四川洪水灾害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有林泉不干 暴雨不成灾
——湘乡县金薮公社治理水土流失带来的变化
位于沩水流域的湖南省湘乡县金薮公社,过去松林茂密,地富粮丰。从1958年以来,由于毁林开荒,毁林搞副业,乱挖草根草皮,森林植被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不断扩大和发展。全公社的3.5万多亩的山地面积,一遇大雨,土壤被冲,沟壑纵横,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
为了改变穷山恶水,促进农业增产,公社党委领导成员亲自走遍全社的山山岭岭、冲冲塅塅,同群众一起调查研究,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如今,金薮公社已栽植杉、檫林1.3万多亩,马尾松1,000亩,楠竹800亩,油茶、桐林7,300多亩,茶叶2,100多亩,封山育林9,000多亩。全公社除1,200多亩岩石裸露的山地外,基本实现了绿化。在实行生物治理措施的同时,结合搞了工程措施,改造金薮河,兴建小型水库7座,治理大小山塘1,200多个,还搞了大量的土谷坊、石谷坊工程。全公社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基本得到了改变。
湘乡县委和金薮公社党委在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经验时,一致认为,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抓好生物措施,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植被。随着林木的郁闭,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的效能会日益显露出来。过去,由于山塘蓄水量小,加上流沙严重,河床淤塞,因此每逢大雨,山洪暴发,金薮河沿岸群众要用上百块门板以及松枝柴草堵拦。自从山上造林,泥沙流失减少,山塘蓄水量增加,遇到大雨,再也不用堵拦了。1977年连降暴雨,也未造成水灾。1978年百日大旱,不少地方塘干水尽,而靠近高梁山林场的五个生产大队比其它地方多下了两次雨。群众反映,“寸树斗水丈地湿”,“有林泉不干,天旱雨淋山”。森林涵养了水源,地下水也增多了。现在全公社大部分浊水塘已变成清水塘,各种水利设施的蓄水量已由原来的430万方增加到950万方,旱涝保收面积由六十年代的7,000多亩扩大到1.4万亩。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善,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植树造林,治山治水,不仅保持了水土,也给集体和社员增加了收入。全公社新造的1.3万多亩的杉、檫林,有的已开始间伐,收入达11万元。7,000多亩油茶林再过几年即可产油7万多斤,加上油桐、马尾松、茶叶的收入,全公社可实现每年林业收入100万元,人均50多元。
金薮公社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前几年受左倾思想影响,也干了一些蠢事。现在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决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决心把金薮公社的山山岭岭变成郁郁葱葱的花果山,彻底改变这里的面貌。
本报记者 欧庆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