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访辛亥老人、著名书法家孙墨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2
第5版()
专栏:

访辛亥老人、著名书法家孙墨佛
辛亥革命志士、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孙墨佛,已经是百岁老人了。他每天伏案读书,整理文稿,书写千字左右,有时还出席会议,力争在高龄时期尽可能地多做些工作,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多留给后人一些东西。这种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说,这是来之于孙中山先生的教育。中山先生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924年为了统一,先生抱病北上。临终时犹云“余此次放弃两广北上,实为和平统一而来”,“现既为病所累未竟成功”,“余深望诸同志努力奋斗”。中山先生所遗留给孙墨佛的是革命思想,是象列宁给中山先生信中所描述的,对革命事业的“不息的热诚”。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前夕,孙墨佛谈起这些事情来,对中山先生倍加怀念,对中山先生的这种精神无限敬仰。
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拜访,看见他的书桌上有一本《中国建设》编辑的纪念宋庆龄特刊,信手翻来,首页刊载了孙墨佛为悼念宋庆龄名誉主席书写的“高风亮节,永垂千古”的悼词,其笔力遒劲浑然天成。孙墨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汇集了古今各名家的书法,已编成《书谱》,装订成册,堆在书架和案头上,准备赠送全国各地文化部门。我笑着说:
“百岁高龄了,不要累着呀!”
“写字时需要用气力,精神集中,无忧无虑,杂念尽除,也是养身之道。”孙墨老笑着回答。接着他说:“我青年时期跟着中山先生干革命,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渐渐懂得做人就要不断追求进步,要不断努力工作。要为人民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一生就会写字,我就用写字来为人民服务。习惯成自然,年老了也闲不住。”
孙墨佛原名巍,光绪初年生于山东省莱阳县南乡富山西村。从小爱书法。民国初年,他的书法已经造诣很深。那时,他曾为四川诸葛武侯祠书写“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这幅笔锋奔放不羁,酣畅淋漓的对联,一直保留到现在。他因为擅长写字,发生了由此而引起的一件有利于革命的事情。青年时代,孙墨佛接受了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早期参加了同盟会。1922年在中山先生大元帅府任参军,住在他老师刘大同家里。6月中旬的一天,刘大同突然请孙墨佛为“最大人物”写一幅挽联。这使孙墨佛大吃一惊。“最大人物”在当时是指中山先生。那时,陈炯明嗾其豢养之政客散布“南北两总统同时下野”的论调,把矛头直接指向中山先生,为闹兵变制造舆论。刘大同是陈炯明的顾问,参预陈炯明的机密。他的这番话,明确地透露了陈炯明图害中山先生的阴谋。
孙墨佛说:“危害革命的事,一定要反对。象我这样一代的人,是受中山先生教益很深的,一心想为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陈炯明的阴谋一定不能使他得逞。”
于是,孙墨佛悄悄地找到大元帅府秘书长谢持,又一起去找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听后十分惊讶。
据孙墨佛回忆,当时,向中山先生反映,但先生以“炯明虽怀异志,尝思有以感化之”。长住在总统府的参军,先后数人不断反映“陈军有不轨行动,务请总统离府”。果然,6月16日就发生了陈炯明叛军枪击总统府事件。而中山先生已登上“永丰”舰,脱离险境。孙墨佛谦逊地说:“我这样做不希奇,换一个人也会这样做。那时的广州,革命的空气非常浓厚,革命斗志十分昂扬。我国一句老话,叫做‘得道多助’。辛亥革命已经教育出一代人,帮助革命,献身革命的人千千万万,我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得道多助”这句话,对于孙墨佛说,是很有感受的。他分析说,中山先生为革命奋斗四十年,有两点精神十分突出。一是始终相信革命是民众的事业,必然获得成功。中山先生一生经历过多次失败,但他把失败看成是成功之母。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十分可贵。第二点就更可贵了。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是从反对清廷活动开始的,他自称:“予自乙酉(1885年)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他的革命思想也不断产生变化,不断前进,逐渐发展成为三民主义。十月革命以后,又认识到要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很快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山先生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墨佛说:“我很了解中山先生的思想演变,他追求进步的热情鼓舞着我,教育着我,使我得益非浅,终身奉为楷模。”
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走上了悲惨的道路。后又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新中国终于成立了。这段历程,使得孙墨佛的思想产生了一个飞跃。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大业,未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中山先生的庄严遗愿,而且大大推进了革命的事业,使中国从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跨入了社会主义。中山先生说:“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对于孙墨佛这位老同盟会员、老国民党员来说,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尽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破坏,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但未能动摇老人的信心。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孙墨佛老人又一次听到了振兴中华的响亮进军号声。心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