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银鹰飞架“爱民桥”——记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大队抗洪抢险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3
第3版()
专栏:

银鹰飞架“爱民桥”
——记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大队抗洪抢险的事迹
特大洪水在四川境内发生后,成都部队空军航空兵某运输大队奉命出动各种飞机40多架次,飞越灾区查险情,抢救遇险群众,空投救灾物资,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
7月14日,天刚破晓,晨雾还笼罩着被淹的机场,副中队长姜庆芳就驾驶着直升飞机腾空而起,执行侦察灾情的任务。随后,他所领导的机组,又接受了送省防汛指挥部的领导同志到射洪、遂宁县境上空察看灾情的新任务。
洪水泛滥后,沿途导航联络中断;风雨交加,飞机犹如激浪中的小船,颠簸摇晃。机组人员把握住航向,增强飞机的稳定性,绕过雷电区飞临灾区上空。为了更好地看清灾情,他们一再把飞机压到离水面二、三十米的高度。这种超低空飞行危险性大,姜庆芳和副驾驶米玛(藏族)细心观察,精心操纵,飞机沿着水面,贴着楼房飞行两个多小时,保证省防汛指挥部的领导同志完成了察看灾情的任务。
沱江泻出的洪水覆盖大地,一些群众被逼上房顶、树梢和电杆,情况十分危急。副大队长赵从政驾驶直升飞机穿云破雾来到简阳上空。要援救群众,唯一的办法是空中悬停抢救。但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爬软梯上飞机很困难,容易被强劲的旋翼风吹下去。赵从政不顾个人安危,驾机避开高压线,侧滑到离楼房顶两尺多高处悬停,由机务人员伸出手来把群众一个一个地拉上飞机,把一批批遇险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方。
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汇合口的合川县,到处一片汪洋,洪水危及数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上级下达了空投命令。副中队长杨奎发等驾驶着满载救生物资的运输机轰鸣而起。当飞到合川上空时,被洪水围困在高地的群众顿时欢呼起来,挥手高喊:“解放军来救我们了!”但是,合川空投点三面被高山、大树和楼房烟囱阻隔,空投目标看不清,高空空投又很难投准。他们就把飞机从1,200米降到20米,把一件件救生圈、橡皮背心和食品,安全、准确地投给受灾群众。
能顺万 周章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