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美啊,洛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7
第7版()
专栏:

美啊,洛美!
苏应元
多哥共和国首都洛美,其名来自“阿洛”树。据传说,二百多年以前,一群百姓由于忍受不了当时定都于北方诺寨的一个国王的暴政,在猎人基特里率领下,逃亡到海滨,在一片阿洛树中安了家。他们把新居称作阿洛美,意即“阿洛丛中”。洛美,即从阿洛美脱化而来。
今天,你在洛美街上行走,有时还能碰见头上顶着装有一束束阿洛细条的大盘的妇女,她们边走边叫卖着:“阿洛!阿洛!”那悠扬的声音,使你回忆起这个城市久远的过去。不过阿洛树如今在洛美已经少见。据说,在大街上叫卖的阿洛,是从洛美西北100多公里外的山城巴利美运来的。
整个洛美座落在热带花木丛中。高大的桉树、俊秀的非洲楝以及芒果、油梨、面包果、木瓜、香蕉和棕榈等树木随处可见。但数量最多的要数椰子树。它高高的树杆拔地而起,将一头青发披散在从大西洋上吹来的阵阵和风之中。鲜艳夺目的火焰树上的红花浑似一团喷红吐焰的烈火。洛美市里星罗棋布般的幢幢白色小楼,就掩映在这奇树繁花之中。洛美和其它西非沿岸城市一样,诞生不久,就沦落为西方殖民者统治、掠夺当地人民的据点。殖民者从这里劫走了大量财宝,但除了建立过几幢供自己享用的小别墅以外,他们没有留下什么象样的建筑。1960年多哥独立以后,洛美新建的大量住宅、厂房、旅馆也大都采取低层别墅形式。所以,这个如今人口已达27万的中等城市,依然保留着十分浓郁的田园风光。
洛美的百日闹市别有一番风光。街道两边的店铺和地摊上摆的商品琳琅满目。街心小商品成一个接一个的彩色楼阁,数以千计的女转卖商,腰缠崭新印花裙子,端坐在这楼阁中间。选购者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但是,在这里你听不到高声叫骂。也看不到你推我搡,人们互相谦让,都以友好、亲切的微笑相互招呼着。人们的举止、品德,使闹市区并不嘈杂而充满和悦气氛。熟悉非洲的人们说:这里才是洛美的灵魂。真的,只有到过闹市区,你才能更深地理解洛美人乃至整个多哥民族的品格:热情、欢快而又质朴、敦厚。
从闹市区往南不远,就是浩渺无垠的大西洋。碧蓝的海水,永无止息地拍击着金色的沙滩。这里就是当年奴隶海岸的一段,殖民者贩运黑人的场所。那又苦又咸的海水里,不知浇洒过多少黑人的泪和血!但今天,这金色的海滩已成为人们工余休憩的胜地。
初来洛美的游客,都喜欢到市内独立广场漫步。那里有碧绿如茵的草坪,有经过修剪的花木。广场中央的园坛上有矗立着庄严的独立纪念碑。碑前是一尊双手托盘的妇女石像。那高托于头顶之上的大盘,是多哥领导人国庆节点燃独立火炬的地方。纪念碑前后相通,游人可自由通行。但是,那不是一般的游廊,而是一个双手挣断锁链的空心人形。它既是多哥人民长期以来为独立自由英勇抗争的缩影,也是新生的多哥开始的写照。与纪念碑左侧遥遥相对的,是一座1972年落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弧形楼——多哥人民联盟大楼。1974年2月2日埃亚德马总统就是在这座楼的阳台上,向广场上十几万群众宣布,将多哥主要矿产品磷酸盐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国有,写下了多哥经济独立史上的重要一页。与纪念碑右侧遥遥相对的是一座高达36层的旅馆。目前这里经常是国际会议的会场。人们可以乘电梯来到楼顶,鸟瞰市容。花草树木在黄昏中虽已不可细辨,但幢幢小楼里亮起的万家灯火,却铺展得很远很远。它们象灿烂的宝石,闪耀在暮色苍茫的大西洋之滨。谁能想象,这就是当年阴森恐怖的奴隶海岸的一隅!(附图片)
洛美市方形独立纪念碑是多哥人民英勇斗争,赢得独立的象征。碑的两面刻着一九六○年多哥独立的字样;一面壁间是一个目视前方,双手挣断锁链获得自由的巨人,前面雕塑着一名满面笑容的妇女,双手越过头顶高托着一个火炬盘,以示熊熊的火炬在燃烧。新华社记者 侯玉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