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与孙中山先生在一起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9
第7版()
专栏:

与孙中山先生在一起的时候
新华社记者 高健
在悼念宋庆龄名誉主席的日子里,一位满鬓白霜的老人,在挂在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大厅的遗像前凝眸沉思,老泪横流,久久不愿离去。
这位祖籍广东、旅居加拿大的94岁的老人卢宝贤,是一位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的见证人。早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就读时,曾有幸目睹宋庆龄青年时代的风采。辛亥革命前后,他在香港、底特律和上海多次接触过孙中山先生。
在今年夏秋之交,记者专程到温哥华访问了卢老先生。
卢老回忆说,他第一次见到孙中山,那是八十一年前的事。当时,他父亲在香港一家商行当经理。每逢周末,都有一些立志救国的朋友来到商行楼上聚会。卢老说:“1900年一个星期六的傍晚,一位三十多岁、中等身材、蓄有短髭的陌生人走进了我们聚会的房间。这位面带笑容的陌生人看见我这个黄毛小子也在座,就问我:‘你对我们的革命事业有兴趣吗?’我回答说:‘是的,我很有兴趣。因为我相信革命,为了中国的前途,我们必须革命。’他和蔼地点了点头,连声说:‘很好,很好!’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我久已仰慕的革命伟人孙中山。”
“十年以后,1911年初,当时我正在美国安阿伯市密执安大学搞学生活动,突然接到一封来信,约我在一周后到底特律的一家中国餐馆去面见孙先生。我一走进餐馆,就看到了孙先生和另外一个人。十年的革命风霜使他略显苍老,但仍很健壮。他高兴地招呼我坐在他的身旁,并向我询问了当地中国学生的政治意识。然后他说:‘你能否通过进步学生来为革命筹款?’我当即表示同意,并商定把我所筹集的款项寄给洪门致公堂在纽约的代表。”
在这次会见中,孙先生还一再对卢宝贤说:“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现在,行动的时刻已到,你必须尽力帮助我们。”他还说:“现在正是出力的时候,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会使我们的未来比想象的更好。”在后来的一年中,卢宝贤从中国餐馆和洗衣店等处共筹得款项8,000美元。
在这之后不久,武昌起义获得了成功,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很快就蔓延到全国各地。可是,辛亥革命以后,国事历经曲折。待卢宝贤再次见到孙先生时,已是1920年了。
当时卢宝贤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工作。一天,孙先生约他到法租界的中国航空公司见面。当时,由于军阀割据,使革命受挫,因而孙先生的面孔显得有些忧闷。他一见到卢宝贤就说:“阿卢,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这里有价值10万港币的现金和支票,准备用来购买4架军用飞机。我们需要这些飞机,去消灭广东那帮军阀。”接着他又说:“你能够担任我的财务吗?我希望你能在银行给我开个户头并且经管它。”两天以后,孙先生就把那笔钱送到银行,卢宝贤便为中国航空公司正式开了户头。后几个月中,又有为数约5万元存入,这表明孙先生又获得了新的支持者。
4个月后,有两架飞机装箱运抵上海,而运到香港和菲律宾去的两架飞机则分别被英、美当局无理没收了。
后来,运到上海的那两架军用飞机在突击盘据在广州的军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卢宝贤说:“在广东的行动取得成功后,孙先生在离开上海南下前召见了我。当时他神采飞扬,非常兴奋。他说:‘好了,我们成功了!我们一定要组织一个完善的政府。当时,孙先生还送给我一些有关哲学和经济学的书籍,以及他日常使用的那部打字机。这是我和孙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
卢老最后说:“最令人难忘的,不只是孙先生的卓越的领导才能,还有他那热爱人类的伟大人格,以及他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附图片)
孙中山先生1896至1897年流亡英国时在伦敦住过的地方——格雷旅店街8号。为了纪念他在英国的活动,墙上挂了一块有孙中山头像的铜牌。 新华社记者 应谦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