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最后一枪》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9-29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最后一枪》的启示
高洪波
战火纷飞的岁月,对于经历过的长辈,象征着搏斗、厮杀和难忘的回忆;对于没有经历过的青少年,意味着羡慕、神往和遥远的憧憬。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历来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崔坪同志的中篇小说《最后一枪》(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整部作品的氛围是严峻的:故事的一开始,就把小主人公冬喜和牛牛摆到了斗争的焦点。解放军大部队开到老远老远的北边去了,辽河两岸变成了游击区。装备优良的国民党新一军虎视眈眈,反攻倒算的红眼队也咬牙切齿。家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亲人面临着严重的危险。就在这血与火交织的斗争里,我们的小主人公开始了反抗行动,并在革命前辈的率领下,战绩斐然,迅速成长了起来。
《最后一枪》的作者不失一颗童心,在肃杀的气氛中点染出轻灵的儿童情趣,在这战幕之上涂抹出浓烈的诗意,把革命前辈和孩子之间的患难与共的感情描绘的有声有色。那如火的枫林、密密的高粱,那辽河秋色、北国秋意,总在心灵闪现;而冬喜夜渡秋水的刺骨寒意、牛牛智钓鳝鱼的狡黠活泼,又总让人念念不忘,割舍不开。正因为如此,严峻才显示出了特殊的审美价值。《最后一枪》里的孩子,并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仅只是做了几桩在那个时代里任何一个小革命者都力所能及的事,如掩护负伤的老战士,侦察和传递敌情等,都极其平凡而普遍。但由于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致力于艺术的真实和人物心灵美的开掘,所以在这平凡中挖掘出人物不平凡的气质,在这普遍中找出了人物特殊的个性。为了给肖政委取药,冬喜夜渡水泡子冻得小腿抽筋的行动,同是游泳,有别于小英雄雨来的“扎猛子”;为了送情报,牛牛嘱咐自己心爱的白眼狗时的言语神态,也同样有别于小兵张嘎往狗尾巴上拴鞭炮的机智。但他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在民族或阶级生死存亡的斗争中,尽心尽力战斗着的少年英雄。这些孩子,对于八十年代的少年儿童,应当是学习的榜样、借鉴的楷模。
《最后一枪》的结构严谨,整个故事浓缩在十天的斗争里。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跌宕。尤其对冬喜树洞遇险和神枪手叶得旺枪击李大麻子的描写,一波三折,显示出了作者结构故事和设计情节的匠心。
《最后一枪》的封面设计也颇有意味:两匹迎风长嘶的骏马,风骨开张,两个虎虎有神的少年,握缰奔驰,透过画面,仿佛能听见弹雨啸啸、马蹄哒哒,的确传神地表现了小主人公冬喜和牛牛昂奋前进的姿态。
愿这封面上飞奔的骏马,驮着遥远年代里斗争的故事,驮着小革命者们纯真的友谊,驮着老一辈革命者热情的期待,驰进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生活之中,催人奋发,促人向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