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钻天榆和它的培育者张庆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3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钻天榆和它的培育者张庆连
在河南省获嘉县南25里处,有一棵主干挺直圆满、长得十分茂盛的参天大榆树。它每年积材比普通榆树高出20%,被国家白榆考察组命名为“钻天榆”模式株,树种已繁育推广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
这棵优良榆树的选育者是谁呢?他就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获嘉县林科所助理工程师张庆连。
张庆连今年35岁,家住获嘉县太山公社小庄村,距钻天榆约有二三里路。他童年的时候,每逢灾荒年靠吃榆皮面、榆叶菜糊口,深知榆树的用途。21岁那年,他被分配到太山公社林场当工人,整天在一个百亩大的榆树园,选择优树,培育良种。1974年5月,张庆连在辛章大队林场涝河沟旁,发现一棵榆树,生长旺盛,主干挺直,树冠窄狭,株形似竹又象松。他掏出皮尺量了又量,算了又算,测定这棵树的树龄不满六年,比他以往遇到的任何一棵榆树生长都快(按照正常选优标准,树龄八年才能定型)。他随即取来青漆,在树干上标上“优树太山二号”,并根据树形专门起名为“箭杆榆”。
第二年,他在榆钱将熟未落之际,采集了一袋纯净种子,带回自己的苗圃,开始进行“考种”试验。这种榆苗一年生苗高比一般榆苗超出18%以上,地茎超出45%以上。张庆连以“箭杆榆”为主,把自己多年培育的榆树归纳为31个类型,写出了榆树研究专题报告,引起了林业科研部门的很大兴趣。1978年,全国白榆考察组的6位专家学者亲赴现场鉴定,认为这是我国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独特榆种,并定名为“钻天白榆”,准许自成体系,在全国推广繁育。
钻天榆消息传开,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争相订购树苗,全国各地纷纷来函来电索要树种、树枝、树码。这对张庆连是一个有力的鼓励。他又拟定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榆树快速繁育。
他在新乡地区百泉农专园林系进修期间,把自己培育的第一代钻天榆苗二三百棵,移植到学校的苗圃里,结合当地榆种,进行观察对比和提纯复壮,并且根据无性繁殖的原理,试验榆树嫁接法。第一个春天,他以当地榆苗为砧木,嫁接了200来棵,成活率只有20%。他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用嫩条作接穗,成活较多;接穗越老,成活越少。第二个春天,他把接穗全部改用榆树苗或大树上的纤细枝条,条径一律不超过3毫米,结果成活率达到了90%。当年苗高长到3.5米至4.5米,完全符合出圃标准。接着,张庆连又试验成功了侧枝掩埋法。在他的直接帮助下,辛章大队运用播、接、埋、压等多种快速方法繁育榆苗,近四年中收入8,500多元,实现了白榆良种化。从此,钻天白榆由点到面,由近及远,很快传至全国各地,繁育点有200多处。张庆连总结实践经验,陆续发表了有关榆树的种源调查、繁育方法和经济用途等多篇科技论文。钻天榆的研究成果,荣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张庆连勇于向林业科研高峰攀登。他1979年到获嘉县林科所工作,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在老一辈林业科学家的帮助下,开始了我国农村第一个榆树基因库的建设。为了搜集全国、全省各地的不同榆种,他跑遍了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还爬上燕山高峰邓栅子,考察绵延百里榆树天然林,亲访了全国最大的、有三百年树龄的大“榆树王”。他披荆斩棘,攀登上王屋山区的鏊门山原始森林,采集到六种从未见过的榆树种。
千辛万苦结硕果。如今在老钻天榆树之旁,一个种源较为齐全的榆树基因库初步建成了。这里有白榆、黑榆、夏榆、春榆、榔榆、琅琊榆、欧洲榆等19个原种,40多个杂交组合,还有15个省市50多处不同优榆的单株、株系。它们汇集于钻天榆下,互相媲美,各显千秋。有的叶大如桑,有的刺尖如槐,有的枝垂如柳,有的冠密如松,充分显示出“榆氏大家族”的兴旺发达。这不仅为保存良种、延续后代建成了可靠基地,还可为生产科研部门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
刘承武 武林枫 袁水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