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深情的眼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3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深情的眼睛
袁鹰
金秋时节,在滚滚向前的生活激流中迎接国庆,我又清晰地感到一双双深情的眼睛,正在五大洲的许多地方瞩望着我们祖国。
国庆前几天,在为来北京参加鲁迅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外宾举行的招待会上,我遇到井上靖先生和他的夫人。我为先生又一次来华访问向他敬酒,同时感谢他们两位今年4月在东京的热情款待。井上先生笑吟吟地说:“我春天说过一定要来,今天终于来了。”
井上靖先生不仅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也是研究中国汉唐历史文化的专家。他不止一次风尘仆仆地去我国西北地区寻访和考察丝绸之路的遗迹,为长篇专著搜集资料。今年4月5日清明节,我随同林林同志正在东京。那天上午,我们先去祭扫中岛健藏先生墓,向那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表达哀思,接着,就去井上靖先生家造访。井上先生继中岛先生担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在专心著述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主持日中文化交流事业,这种精神很令人感佩。我们坐在他那间放满中国古籍、碑帖和文物的小客厅里,听主人娓娓地叙述他在戈壁滩上旅行的回忆,芙美夫人悄悄地端出了几碟手制的小点心,精巧得有如工艺品。窗外,春雨刚住,弥漫着清新和煦的气息,使人感到分外恬适。井上先生当时就表示秋天要来北京参加鲁迅先生的诞辰纪念会。我们请他以后常到中国来,他微笑着点点头:
“一定,一定。我去中国,特别感到亲切,真象在自己家里一样。”
我望着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作家那双深情的眼睛,顿时又想起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为人们长久传诵的诗,近二十年来经常被引用来形容中国人民和外国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种真挚的感情,我是亲身感受过的。十八年前的夏天,在阿尔及利亚,我们访问过好些从奥雷斯山走下来的“圣战者”,会晤过从安哥拉、喀麦隆的殖民者监狱里逃脱出来的独立运动战士,也同阿尔及尔、瓦赫兰和君士坦丁的教授、行政官员和作家、艺术家交谈过。所有这些初次见面的朋友,都一再为中国人民祝福,恳切地表示向往到中国来看一看。一次,在阿尔及利亚内地一个小城,我们偶然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穆斯林,他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就双手抚胸,道了“色兰”,然后紧握住我们的手说:“真主训诫我们,要寻求知识,就要到中国去。我年纪大,去不成了,希望我的儿孙能够替我实现真主的嘱咐。”这句话,我们后来在巴基斯坦也不止一次听朋友们提到过,人们说这话出自《可兰经》。这使我们一方面为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久远影响而自豪,同时确也感到一阵惶恐。远方的朋友们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用深情的眼睛注视着中国,这里面包含着多么深切的信赖之情啊!而象井上靖先生,谈起丝绸之路上的焉耆、龟兹或者鄯善、和田,其知识之渊博,恐怕远远超过我们不少历史教师。又如今年6月底,我陪同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山本健吉先生和其他几位日本作家去西安,山本先生那样熟悉古长安和唐诗中有关长安的吟咏,实在使人惊讶不已。这种时刻,联想到“海内存知己”的诗句,也不由得引起许多思索:作为创造了古代辉煌文化的伟大民族的子孙,我们该怎样才能无愧于祖先,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呢?
近五年来,我逐渐发现,外国朋友在谈论万里长城、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秦陵兵马俑和长沙马王堆文物的同时,有了更多新话题。起先,他们关心什么时候公审江青和她的同伙,关心某些老作家、老教授、艺术大师怎样遭受江青一伙的迫害,询问他们的创作、研究和演出的近况;后来,就探问北影或上影的拍片计划和文学作品、儿童读物的发行数字,打听有关计划生育、学位、稿酬等等具体问题,甚至《全唐诗》和《康熙字典》何时出版,城市污染如何综合治理……。去年参观波恩大学汉语专业时,一位女学生海迪小姐提了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研究萧红的有多少人?因为她正在将《生死场》译成德文。虽然我们回答不出具体数字,但对她的提问却很高兴。日本文学评论家丸谷才一先生不久前参加日本作家代表团第一次来中国访问,一到北京,就表示要了解文字改革的问题,他专门访问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坦率地谈了自己的担忧和建议。十多天的旅途中,这成了我们的经常话题,直到离开中国前夕,在黄浦江的游船上,还在谈论着。从他那双深情的眼睛里,我看到他敞开着的心。
诸如此类的生动事例,还可以举出不少。它们从一些小的侧面表明:我们常说的“朋友遍天下”,“海内存知己”,如今有了同一二十年前不尽相同的新的内容和新的含义,而这正是我们拨乱反正、振兴中华的前进足音的回响。远远近近的好心朋友们,无论他们对我们是比较熟悉的,或是比较陌生的,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处处都能看到那一双双深情的眼睛。同我们自己一样,他们也期望着中国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山河添秀,日月增辉。那么,这种友好的回响,反过来不是又能促进我们走得更坚定、更扎实吗? 题图 傅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