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资金要从企业内部去挖——上海电磁线一厂是怎样上短线产品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5
第2版()
专栏:

资金要从企业内部去挖
——上海电磁线一厂是怎样上短线产品的
上海电磁线一厂专门为大型电机生产各种粗扁圆型电磁线,由于当前基建压缩,大型电机生产减少,这个厂的主要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去年下降了44%。早在去年6月份,眼看生产每况愈下,全厂上下引起很大的震动。
出路在哪里?出路是有的,那就是把生产粗漆包线改为生产0.6毫米以下的中细漆包线。中细漆包线是当前生产洗衣机、电扇、小火表需要的市场短线产品,但这个厂没有生产中细线的设备。他们算了一笔帐:要年产500吨中细线产品,必须盖厂房1,000平方米,添置设备19台,增添熟练工人70名,不包括新建厂房,就需资金100万元。这笔钱从何而来?国家有困难,不能向国家伸手,而且即使有这笔钱,从订设备到盖厂房至少要3年时间,不能解决眼前困难,此路不通。有的干部因此唉声叹气,说全国生产都有缺口,我们这个500多人的小厂无能为力,只好混着过日子了。
厂党总支认为,这种悲观的思想是不对的。他们发动全厂干部都来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正确地对待调整方针?要上短线靠国家还是靠自己?本厂内部还有没有潜力可挖?通过讨论,大家纠正了一种片面看法:过去搞建设,老是靠“外延”和“厂内外延”,也就是只注意用建设规模的扩大来达到改变生产结构和增产的目的,而不注意搞“内涵”,即自己动手挖厂内的潜力进行技术改造。这种老框框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势力,但目前行不通了,形势逼得他们要改变这种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一变,眼光由外部转入内部,才看到厂内确有潜力,资金问题可以从内部去挖,去创造。事在人为,消极悲观思想是没有根据的。经过上上下下反复调查,他们采取了下面三项办法:
一是自己动手造设备,挤厂房,培训工人。这个厂的设备动力科有50多名技术干部和工人,他们有本领,也有劲头,决心自己动手造设备。于是在领导和全厂支持下,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前后只花了几个月时间,造出三台漆包线机,两台拉丝机,虽然“土”一点,但很实用。每台漆包线机只花了四万元,比买新的便宜三万元;两台土拉丝机只花了7,000多元,比买新的便宜五万元。此外,再买进五台新的小拉丝机。只花了40万元,比原计划的100万元省下60万元。新厂房不盖了,厂地充分利用旧厂房,挤一挤,也就解决了;熟练工人则从各车间青年工人中选来自己进行培训,不添人,也不花钱。
那么40万元钱从何而来?办法之二是从闲的废的设备中去找。每个厂都有些闲设备,可以把它变成钱。前几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他们曾购进一台大型拉丝机,价值14万元,因生产任务不足没有用上,放在一边睡大觉。现在,他们把这台机器卖给外地一个电线厂,就把所得的钱用来购买五台小拉丝机。他们又把厂内两台更换下来的旧漆包机头和一台大拉丝机,经过整修加工,卖了出去,换回资金10万元。靠这些办法挖出资金24万元,加上16万元更新改造基金,凑满40万元。
第三个办法是大搞技术革新,即将一部分生产粗线的设备改造成生产中细线的新设备。如把生产1毫米漆包线的设备改为生产0.6毫米漆包线,把生产0.6毫米的改为生产0.3毫米的,逐级改小,先后共改造了四台线车,三台拉丝车,只花了两千元左右,就进一步增强了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
采取以上三个办法,前后不过七个月时间,不花国家一分钱,全厂今年形成了年产中细漆包线500吨的生产能力,每年可创产值650万元,利润80万元。1至8月份已生产了335吨,预计今年全厂产值和利润将超过去年,全厂形势大好。
上海电磁线一厂的经验说明,企业内部有财源,只要眼睛向下,而不是眼睛向上,带动干部和群众,集思广益,就能把它找出来。生财之道,要在搞“内涵”上下功夫。
本报记者 章世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