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跛少年的译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6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跛少年的译作
吴泰昌
茅盾在《世界名著杂谈》一书中说,十八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最早有林纾的文言译本(商务版),其实,先于清末大翻译家林纾《鲁滨孙漂流记》译本问世前三年(1902年),这部世界名著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中译书名叫《绝岛漂流记》。
译者沈祖芬,杭州人,是个残废青年,故卷首署“钱唐跛少年笔译”。据知,译者三岁染足疾,行走不便,长大益甚,但他意志顽强,不以病废学,日夜自习攻读英文,二十二岁时,已译著多种。《绝岛漂流记》译成于1898年,经师长的润饰与资助,1902年始得以刊布,杭州惠兰学堂印刷,上海开明书店发行。
跛少年自小喜爱这部小说,并暗中立志要将它翻译绍介给中国同胞。他希望借小说冒险进取之志气“以药吾国人”,他在《译者志》中说:“英人狄福,小说名家也,因事系狱,抑郁无聊,爰作,是以述其不遇之志,原名劳卞生克罗沙,在西书中久已脍炙人口,莫不家置一编,法人卢骚谓教科书中能实施教育者,首推是书,日人译以和文,名绝岛漂流记,兹用其名,乃就英文译出,用以激励少年”。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原是为了歌颂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个人冒险进取精神,赞美个人的智慧与毅力,明显有美化殖民者反动思想的一面,但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伟大的反封建民主革命斗争勃兴时,西学为用,译介传播这本书,多少能起到“激励少年”、唤起民众觉醒的积极作用。
就译本说,自然并不理想。译者采用的仍是林译文言笔调,译文也多有删节,由于印数少,实际影响并不太大,不能与稍后的林纾译本相比。但译者的这股上进精神实在可嘉。近代知名学士高凤谦(梦旦)在序文中称赞译者“不恤呻楚,勤事此书,以觉吾四万万之众”。他感慨地说,一个病废者尚且能“不自暇逸,以无负于其群”,那“四体皆备,俨然为完人者所以自处又当何如也?”他说自己有愧于译者,当然这是一种自谦之辞。
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并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帷幕。1901年以来,革命团体林立,鼓吹革命的书刊、译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民族、民主思想得到广泛播种。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作了思想准备。过去人们纪念辛亥革命运动,每每谈论、颂扬的只是政坛、文坛上的那些风云人物,看来如跛少年这样怀有振兴中华大志和实干精神的小人物也不应该被我们忘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