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英烈功绩存千古——辛亥武昌起义遗址参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8
第5版()
专栏:

英烈功绩存千古
——辛亥武昌起义遗址参观记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前夕,我们怀着无限景仰之情,来到辛亥革命首义之区——武汉,凭吊、瞻仰当年的革命胜迹,缅怀英烈们的历史功绩。
武昌城东南,延绵起伏的丘陵高处,一座雄伟的城楼——起义门新近落成了。三层楼房高的城台上叠建着两层城楼,朱立柱,花格窗,飞檐四出,雄视虎踞,气势磅礴。登楼眺望,壮丽的江城景色尽收眼底;城台下,宽阔的城门洞北连首义路,南达南湖畔,车水人流,一派生机。起义门,原名中和门。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新军工程八营首先发难,打响起义第一枪后,武昌城内外各起义部队会师于此,接着分兵三路齐捣清朝湖广总督署。通过一夜的激战,清总督瑞澂弃城逃走,武昌被起义军所掌握。11日晚和12日清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武汉三镇全部光复。为了纪念首义功勋,改中和门为起义门;改中和门正街为首义路。
沿首义路北行,来到林树蓊郁、百花繁盛的阅马场公园。公园北边,蛇山脚下,座落着一座富有西欧古典主义风格的红色建筑物,人称“红楼”。一块刻着“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九个金色大字的白色大理石,嵌在门前红墙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生前亲笔题写的。红楼原是清末的谘议局。武汉光复以后的当天晚上,起义领导人在这里聚会筹建军政府,选举都督。由于黄兴、刘公、蒋翊武、孙武等革命领袖均不在武昌,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都自感不孚众望,于是推举清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都督,正式成立军政府,发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布告》,并宣告:武昌首义成功!
红楼门前不远的地方,矗立着孙中山先生铜像。武昌首义,是在孙中山思想影响下爆发的。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精神领袖和中华民国的开创者,武汉人民分别在汉口三民路口和红楼前建造了两座孙中山铜像。
阅马场南部的园林中,一座赭红色的大理石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碑身正面刻有“拜将台”三个大字;下面两行小字:“辛亥首义都督黎 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首义后的10月27日,大举反扑的清军已经进入汉口市区。这时,黄兴从上海赶到武汉,立即亲临前线率军奋战。终因力量悬殊,难撑危局,于11月2日从汉口撤退。次日,在革命党人的要求下,黎元洪仿刘邦拜韩信故事,在军政府大门前搭拜将台,举行拜将仪式。上午八时半,阅马场军旗猎猎,文武官员齐集,“战时总司令黄”的帅旗在拜将台中央高高飘扬。黎元洪亲手将印信、令箭和聘任状捧付黄兴,授以武汉战守全权。顿时礼炮13响,锣鼓齐鸣,军乐高奏,黄兴在欢呼声中宣誓就职。拜将的第二天,黄兴即赴汉阳,组成司令部,统帅革命军浴血奋战直到11月26日撤守。由于敌强我弱,汉口、汉阳相继陷落了,但是革命军的英勇奋斗,为全国其它省份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了纪念黄兴,武汉人民除建拜将台外,还在武昌黄鹤楼剧场前建了黄兴铜像,改汉口巴黎街为黄兴路。
武昌首义的成功,以及随后的汉口、汉阳保卫战,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我们来到长江之滨的武昌造船厂后院,隔着绿色栅栏看到一座碧瓦红柱的六角小亭,小亭中央竖立着一块洁白石碑,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亭的四周鲜花环绕,绿草凝碧。这里曾经是清朝湖广总督署东辕门。1911年10月9日是革命党人原订的起义之日,是日晚11时,起义领导人蒋翊武、彭楚藩、刘复基等正在武昌小朝街指挥部部署起义时,突然遭到清宪兵、巡警包围,彭楚藩、刘复基等20多人被捕;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杨洪胜也因运送弹药被捕。彭刘杨三人很快被解到湖广总督署大厅审讯,三烈士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次日(十日)凌晨从容就义于东辕门。临刑前犹高呼“同胞们起来!”等口号不止。三烈士殉国,激起了革命党人的无比义愤,成了武昌首义的直接导火线。就在三烈士就义的当天晚上,起义终于爆发了!为永远纪念三烈士,除修亭立碑外,改平阅路为彭刘杨路。
武汉光复不到一个星期,垂死的清王朝向革命猛扑过来。革命党人和起义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汉口一役7,000壮士捐躯;汉阳苦战3,000英杰殉国。汉口、汉阳的每一寸土地都洒下了革命党人的鲜血。辛亥首义的英烈们就是这样用鲜血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为了永远铭记首义先烈的精神,湖北省暨武汉市人民政府在蛇山南麓首义公园兴建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叶剑英委员长亲笔题了碑名。
本报通讯员 胡 柏
本报记者 龚达发(附图片)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湖北爆发了武昌起义。这是武昌革命军总司令部。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