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贝宁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8
第7版()
专栏:

贝宁政府重视发展农业
孟宪科
贝宁位于西非,南临大西洋,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北部阿塔科拉高原虽地处内陆,但因受热带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也在1,000毫米以上。全国高温多雨的气候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历史上殖民主义者推行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政策,贝宁在独立前只有棉花和油棕榈具有一定基础,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状态。1960年独立后,贝宁曾多次发生军事政变,政局长期动荡不稳。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人民生活贫困,当时人们曾把贝宁称为“西非病儿”。
1972年10月克雷库执政后,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并特别重视粮食生产。为迅速发展农业,尽快实现粮食自给,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克雷库总统和一些内阁部长经常到农村视察,鼓励农民“增加粮食生产,实现粮食自给”。由于全国荒地多,政府提倡垦荒,并有计划地建设了一批国营农场,同时规定农民垦荒归自己所有,不缴纳农业税。二、设立农业信贷银行和成立全国农业生产公司。农业信贷银行以优惠条件向农民提供贷款,全国农业生产公司负责向农民供应化肥、农药和农机具。另外,各省还建立了农村发展中心,主要任务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推广优良品种和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三、国家对农业提供财政补贴。如化肥进口价格是每公斤90西非法郎,农药进口价格是每公升1,200西非法郎,而向农民出售1公斤化肥仅收25西非法郎,出售1公升农药只要300西非法郎。国家每年给农业的补贴约8亿西非法郎。四、注意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据贝宁政府公布,国家每年都要调整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规定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力的措施带来了可喜的成果。近年来,贝宁粮食作物产量有明显提高。据统计,1979年玉米产量增至30万吨,木薯74万吨,山药63万吨,豆类4万多吨。同1975年相比,玉米增产38%,木薯增产60%,山药增产42%,豆类增产近一倍。目前农村粮食已基本自给,丰收年时,还有余粮向邻近国家出口。不过城市所需大米、面粉仍需进口。
粮食产量的增长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79年全国拥有牛75万头,羊183万头,猪44万头。同197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38%和20%。
贝宁政府在发展农业中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同时也重视外部援助。法国、西德等西方国家为贝宁农村发展中心提供了一些资金、技术和农机设备。中国和朝鲜帮助开垦稻田,向农民传授水稻栽培技术。中国援建的莫诺省德威垦区移交后完全由贝宁农民自己耕种,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去年垦区种水稻123公顷,一造平均每公顷产稻谷2.44吨。今年7月,克雷库总统亲赴德威垦区视察,称赞它是全国水稻生产的“典范”,并希望能“多出现几个这样的垦区”。
贝宁农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在粮食和牧业增产的同时,棉花、油棕榈等经济作物却因气候条件不好和经营管理不善而减产较多,因而影响了国家出口收入。
贝宁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克雷库总统在最近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发展农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者不可偏废,要努力提高棉花和油棕榈的产量,增加出口,以便多换外汇,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吃、穿、住、医、教5种基本需要。(附图片)
贝宁水上居民的孩子乘船前往学校上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