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共写千秋大业新一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9
第3版()
专栏: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

共写千秋大业新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代主席 王昆仑
七十年前的今天,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举行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迅速解体,中国人民取得了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是在世界列强相继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残酷统治,民族危机严重的关头爆发的。推翻清廷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成就。它结束了中国自秦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制,使得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的解放。并为以后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忠诚的爱国者。他卓越的贡献和光辉的业绩,不仅表现在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事业上。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勇于追求真理,臻于革命实践,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前进。他适时地提出国共合作,确立三大政策,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表现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者的革命要求。他为了国之富强、民之康乐,置生死于不顾,弃功名于度外,以天下为公,战斗不息,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辛亥革命之后,又出现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大小军阀混战不休,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民党也丧失了革命性的局面。为了继续战斗,他三次改组国民党,并领导了讨袁护法斗争,但革命迭迭受挫,这使中山先生痛感“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标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不得不重新考虑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随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象灯塔,光照中华,给孙中山先生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开始了他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先生早就对列宁及俄国革命怀有尊敬之情,他曾预言,在他本人取得成功以前,列宁所作的努力就会成功。事实也正是这样,辛亥革命六年以后,沙皇被推翻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孙中山先生热情地支持列宁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他认为中国革命不“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诞生的,愿真诚与共产党合作。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推动下,他力排众议,毅然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他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军事武装,并根据时代的要求,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注进了新的内容,发展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因而取得东征的胜利,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不幸的是国共破裂,国民党分裂,内战频仍,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入侵。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由于共产党以挽救国家危亡为重,不囿于一党之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经过八年共同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些历史事实再一次证明,由孙中山先生首创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对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着长远的意义。
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在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学说,同共产党的长期合作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这股爱国民主的力量在孙中山逝世二十五年之后,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推宋庆龄为名誉主席。它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传统,坚决奉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不容改变的遗教,明确提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得到共产党的热情赞助。在全国解放前夕,民革中央领导人李济深、何香凝等先后到达解放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解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时候,民革组织配合即将解放全中国的形势,积极开展反蒋斗争,推动国民党内部爱国民主分子,站到人民革命斗争的行列中来,不少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脱离反动集团,纷纷投向人民的怀抱,对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国解放以后,民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商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并肩奋斗中,我们亲身体察到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发扬了辛亥革命的精神,并且把一代先驱者未竟的事业继往开来,且大大推向前进。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新生的共和国自豪地走进了世界独立国家的行列。旧中国那种任人宰割,民不聊生,令人思之悲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切正直的中国人,都无不正视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的富强和统一奋斗了一生。他在逝世前还抱病北上,为谋求祖国的南北统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感人至深。现在令人欣慰的是,为了民族富强,中华子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建设。然而深感遗憾的是祖国的大陆和台湾,一水相隔,天各一方,亲莫过于骨肉,痛莫过于分离。这种分裂的隔绝状态不应再继续下去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共同愿望,应当由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山先生去世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拒和反共的不幸事件,其后果造成了今天台湾和祖国的分离状态,中山先生九泉有知,也会痛心的。但这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之过,责任也不在现在的台湾当局。
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继《告台湾同胞书》之后,又最大限度地照顾台湾当局的处境,提出尊重台湾现实,不改变台湾的现行制度,不降低台湾人民的生活,可以保持与各国的民间往来,可以拥有军队以及在人事方面的自由酌定权,不要求台湾实行社会主义,只希望他们能够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令人兴奋。谈话提出共产党与国民党对等谈判,体现了目光远大、境界崇高、团结统一、振兴中华的热诚愿望;谈话表现了以礼以诚,宽厚以待的恳切态度,同时对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步骤也讲得入情入理,顺理成章。
我们同是黄帝子孙,都受过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值此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我掬诚相告台湾当局,认清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为了振兴中华,为了子孙后代,勇敢地捐弃前嫌,毅然地弥补前人的过失,遵照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顺应潮流的遗教,继承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共写千秋大业,统一祖国新一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