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有关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两点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9
第4版()
专栏:

有关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两点情况
《人民日报》9月13日第四版有关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的报道,主要内容符合实际情况,当前发表也十分必要和及时。
我曾于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亲历其境,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因此也感到这篇报道中有几点次要的情节,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现在,向你们提供如下:
(一)报道中说孙中山先生的灵棺,是从火车站抬到灵堂的。实际情况是:奉安典礼的起点,不是火车站,而是挹江门外下关的中山码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是由军舰(中山舰)从北方运来,停泊在那里的。从中山码头到中山陵(灵堂就在那里),沿途数十里之遥,不是由卫士“抬棺”,而是放置在扎有白花的巨大的灵车上移动的。
(二)报道还说“孙先生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铜棺里”。其实,早在北京时,协和医院的医师们就认为铜棺不适宜保存遗体,而改用楠木棺。从北京经天津循海路用军舰运到南京下关中山码头,直到由奉安行列护送、安葬在中山陵的都是楠木棺,而不是“铜棺”。原用的铜棺现仍存北京香山碧云寺。
当时的情况许多老人都知道,有些历史文献上也有记载。北京大学经济系 张友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