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阅读
  • 0回复

美国教授来到凤阳农民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9
第4版()
专栏:通讯

美国教授来到凤阳农民家
美国人类学教授南希·冈萨列斯接受万里同志建议,最近到凤阳进行了5天的考察访问。她说,她亲眼看到“凤阳的面貌确实大大改变了”,“对生产责任制促进农业发展有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她为这“超过意料的收获”感到满意。
冈萨列斯从事农业有关的人类学研究已有二十五年了。她是美国科学界促进协会董事,兼任农业发展委员会亚洲组主席。她此次访华目的是从研究农业人类学出发,对我国农业政策和发展前景进行考察。
冈萨列斯说,她到中国前不知道凤阳,更不懂包产到户,只笼统知道中国农村实行了新的生产责任制。到凤阳之后,听到当地干部介绍这里的历史情况和巨大变化感到难以置信。她盼望直接到社队和社员家里去和群众交谈,“看到更自然的场面”。凤阳县的领导对她说:“您可以到我县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家农户访问,路途上可以随时要求停车访问,随意串门交谈。”
5天时间,冈萨列斯了解了多方面情况。她访问了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大庙、考城、城西乡、陈圩4个公社、6个生产队和10户社员家庭,在一户社员家吃了一餐饭。她找了队长、会计和普通社员,找了老年的妇女,找了贫农、中农,还找了已经摘帽的地主。汽车路过皇陵公社时,停车去找了正在地里劳动的社员,看了他们办的加工厂,请他们谈自家的变化、包产情况、变化原因以及大包干的来龙去脉等,群众都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她印象最深的是社员手中余粮多。她看到家家户户粮囤堆得高高的,有些社员还把粮食堆藏在门外自家的场院上。有个社员扒开盖草抓出一把黄灿灿的小麦给她看,她惊奇地叫道:“这么多粮食放在外边不怕丢掉?”这个社员说:“丢不了。家家都有,谁偷哩!?”她还看到各家的墙上挂着一串串红辣椒、大蒜头、玉米棒,高兴地叫主人出来照像。
在大庙公社后杨生产队,冈萨列斯串门串到社员杨锦礼家,问他家收入怎样?杨锦礼说:“我家每天开门5块钱。”教授有兴趣地问:“你怎样开门5块钱呢?”他扳起指头算:“包产到户后,我合理安排家庭副业。现在,家里养鸭29只,每天收鸭蛋20个,养鸡58只,每天收鸡蛋25只,这两项就5块钱。还有3头牛、4头肥猪,种小麦25亩,今年一季收获13,000斤。全家8口人,预计全年每人可收入1,000元以上。教授听了极为兴奋地问:“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地主怎样?”杨锦礼爽朗地笑了笑,说:“比以前的地主生活得好!以前,我们村小地主也不能保证有大米白面!”
冈萨列斯路过大庙公社粮食收购站的时候,发现排队卖粮的群众中有一个穿着新花衬衣的妇女,便上前去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季开芳!”“你来卖粮穿这么新,象走亲戚一样!”“我平时在家也这样穿!”她又问她家几口人,分多少田,承包产量,交售任务和收入情况等。季开芳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她。她说:“合同书带来了吗?”季开芳掏出红色硬壳的生产合同书给她。她翻看本上各项内容填写清清楚楚,说:“你多卖了好几倍的粮!”季说:“我实卖的还多,没记在本上。”教授连声说:“懂了,这下我懂得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了!”她对翻译说:“一个典型实例胜过100句抽象的概念。关于生产责任制,只有自己真正懂了,才能讲得清楚。”
访问结束后,冈萨列斯说:“我所看到的公社、生产队和社员家庭都是很真实的”,“凤阳的面貌确实大大改变了”。“我考察中国现在的农村是和过去的中国农村比较,不是把中国和美国比较。就现在中国的情况看,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她说:“这样干下去,依我看,不要二十年,再过十年,你们凤阳会在全世界出名的。”还说:“中国农业的潜力很大,可以成为一个农业出口国”,“中国革命给农民带来了好处”。
冈萨列斯访问凤阳县后,还到舒城县舒茶公社考察了一番。她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看法和问题:“农民家里为什么存放那么多粮食?有的足可吃三四年!”她说,社员把粮食放在那里,是因为买不到更多的工业品,想盖房子买不到材料。你们要设法满足农民这方面的需要。“为什么青年人不愿蹲在农村?我相信你们的政策,要教育青年。城市也要提高农民的尊严。”新华社记者 张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