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谈谈机械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09
第5版()
专栏:

谈谈机械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
徐文海 丁长青
当前,机械工业从现象上看,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吃不饱”,二是“吃不了”。就是说,技术比较简单的一般产品,生产能力有余,任务不足;技术比较复杂的精密、大型和关键设备,还有不少缺门短线,有的还不能生产,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共同途径,就是要切实把机械工业转到主要为现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服务上来。
“吃不饱”,是机械工业服务方向狭窄的主要反映。长期以来,机械工业主要是为基本建设,为新增生产能力服务,很少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轻工市场服务,生产能力长长短短,结构很不合理,生产任务随基本建设的增减大起大落。每当国民经济调整时,机械工业首当其冲,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工厂开工不足,影响了机械工业的正常发展。现在,机械工业调整服务方向,就是要从主要为基本建设服务,转到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服务,为国内市场服务,为扩大出口服务,为国防现代化服务。首要的是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粗略估计,今后三五年内,人民生活需要的日用机电产品和金属制品、出口产品、国防现代化需要的产品这三个方面的需要量,在机械工业的总产值中,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的能力要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
(包括机械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比如,目前全国水泵拥有量约300多万台。每年如更新4~5%,现有水泵生产厂就可基本吃饱了。全国机床拥有量若按5~6%更新,就超过了近几年每年机床生产的总量。今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从主要通过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的途径,转到主要通过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途径。机械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吃“技术改造饭”,是大有可为的。为此,机械工业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协同各使用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可选择若干企业试点,组织有关主导工厂和研究院所,深入使用部门,了解工艺流程,按照用户要求,从科研设计、试制定型、制造安装、调试服务,一抓到底。
“吃不了”,是机械工业薄弱的集中表现。我国机械工业工厂不少,职工不少,但真正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大型关键和精密产品,能承担发展新品种、啃一些“硬骨头”的骨干企业为数并不多。工厂结构不合理,没有按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很好组织起来,形成拳头。职工数量不少,但平均文化技术水平低,工程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很少。据一机行业统计,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5 .2%,而工业发达国家一般占20%多。产品设计力量更弱,只占职工总数的1%,而国外产品设计人员按不同行业分别占8~15%。在设备方面,精密高效专用设备少,普通机床多。这种状况,怎么能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改造的需要呢?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多少产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用什么样水平的设备去装备各部门的问题。要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断更换陈旧落后的装备,从而使某个产品、企业或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有显著的提高。机械工业要把这个任务承担起来,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显然是不行的。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机械工业自身技术改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为机械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明确的目标,机械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又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企业改组是紧密联系的。不按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改组企业,有效地解决点多、批量小、“大而全”、“小而全”等问题,就不能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先进的技术装备也就不可能大面积地推广和采用;另一方面,专业化生产厂不进行技术改造,仍然采用老工艺、老设备,生产效果提不高,成本降不下来,质量搞不上去,专业化生产的优越性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改组的成果也不能巩固。只有把改组和改造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改变机械工业的落后面貌。如,上海标准件行业,1956年成立公司时,有686家小厂,一万多名职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只能生产十几个品种,年产量很少,劳动生产率很低,材料利用率只有40%。后经过三次改组、改造,实行专业化,用高效专用设备代替普通设备,生产效率大提高。现在该公司只有28个工厂,能生产300个品种,年产量增加11倍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倍多,材料利用率达85%,去年一年上缴的利润相当于近二十五年总投资的10倍。
加速机械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总的目标是围绕发展消费品生产,解决能源、交通运输,扩大机械产品出口,搞好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研究和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产品。一是要从基础机械入手,以提高整个机械制造水平。可选择若干特定产品作为改造对象,包括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工作母机等,制定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技术标准。接照这个标准改造主机、辅机、基础件、配套件以及测试手段等等,从而达到完整地提高这些产品的制造水平。二是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尽快地把已引进的技术消化和掌握起来,把获得的成果(包括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在全行业推广。三是要大力加强测试设备的研究制造,建立和完善包括科研、设计、制造和销售相结合的体系。四是要利用调整的大好时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以适应技术改造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