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省试用苏联新式农具成功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8-29
第5版()
专栏:

  黑龙江省试用苏联新式农具成功的经验
金浪白
今年黑龙江省共有成套的苏联新式农具十八套,贷到了克山、讷河等十县典型互助小组集中试用外;另有单件的九百七十台,绝大部分贷给了各县示范农场试用;另有农林部三套,贷给了克山、肇源二个互助小组,其余则放在克山、讷河二处耕作站为农民出租使用。在一九五○年展开这一工作以来,首先是从省县领导上重视了这一工作,抓紧对互助小组的领导。因此在这些小组中,摸到了一些经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经过实地试用,克服了思想上和操作上的困难。这些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集中试用,获利突出,便于掌握与领导。1、新农具集中试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群众获利才能突出。显而易见的,经过初步计算,如克山县北兴区、北联十三个组,由于分配的集中,每组平均能开荒二十七垧,能多收入二亿五千多万元,每个劳动力能多收十石九斗五升粮食,使农民明确的看到了新农具的好处。2、便于领导和照顾。如克山现有二十四个整套和半套的新农具,已有重点的发到四个区八个村的农民手里。西河两村是邻村,北兴、北联两区的村也都相靠很近,最多不超过十九里路,在领导上也就便于掌握。3、农具必须联系使用,但有些县份,一种是光贷出双轮一铧犁,一种是光贷双轮一铧犁和钉齿耙,另一种是光贷收割机,播种机没贷下去,或有的退回来,这是不适合的。因为这三件农具必须联系使用,没有前两种农具,播种机就成了废物。
从上面的集中使用取得的经验来看,证实了东北人民政府提出的“重点试用”是完全正确的。
(二)要有坚决推行的态度,掌握技术,具体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做出样子。
目前农民怀疑新农具效用,留恋旧农具。各地群众对新农具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在没看到和没试用之前,就说播种机不好使,如说:“还不如旧农具保准!”还有的人嫌麻烦说:“这一个螺丝,那一个消,还不如旧农具顺手呢!”有的没看见过就说:“这玩艺张牙舞爪的咋按呀?一见就花大眼啦!”“一块红一块绿,马一套上马还不得毛啦!”还有群众顾虑新农具价钱贵,怕买不起,因之也就发生空喊“能用”实际不用,甚至把农具退回来的情况,或以一个小组的名义贷回分散给二、三个小组或全屯分散使用,大伙平摊价钱,这样就使得新农具的突出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对新农具的使用,在领导思想上应具有坚强的信心。如克山把这一工作视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政治任务。提高认识,克服疑虑,大胆试用,肯定新农具好使,提高干部群众信心。克山县五个县委同志亲自摸经验,两个农业科长着重具体领导,并初步学到了技术,背着钳子、锤子下乡帮助群众按装拆卸,分配了四名技术干部经常住在新农具组里。就这样的在县区亲自下手的领导方式下,解决了一联串的问题,逐渐摸索到了经验,提高了干群的思想认识,发挥了农具的效能。如在试用搂草机时,每台已达到了日搂八——十一车的纪录。影响了农民争着多要。收割机在试用中也收到了成效,提高了群众信心。如北兴区太平村刘老头起初想退出新农具组,一看好使了,马上就非参加不可。他怕弄坏了新农具,告诉小伙子们说:“好使就赶回去吧,割柴火倒是小事,留着秋天割地是大事。”看见沾上泥,他还拿柳条往下“卡擦”呢。双轮一铧犁亦已试用成功,农民使用非常顺手。此外,苞米脱粒机、手摇铡草机……等,也都经过试用收到了效果。苏联农具中的播种机,是被认为“不好使”的,但经过了大胆使用后,也在讷河县的富源村,克山的复兴村、民立村,洮安的齐文组,以及绥化的何副县长的亲自试用下,取得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对新农具的效果上也要有足够的认识:(1)新式农具能使农民们从旧农具下解放出来,农民能从痛苦的劳动体会中,接受使用新式农具。如克山北兴区太平村赶搂草机的刘有林从草甸子回来说:“这家伙真好使,坐在上头可得劲啦,人没觉累,马还没出汗”。该区干部李永太也看出门道,他说:“将来新农具多了,连不能下地的妇女都能坐着赶啦!”另如在克山召开新农具组长座谈会时,北兴太平村王广财介绍搂草机效能之后,当时另一个老乡马上脱下衣服指着肩膀说:“你看我他妈搂大耙,把膀子都搂烂啦!”(2)新农具能提高生产力,多打粮、多收入。从克山北兴、北联十三个组的计划来看,使用新农具开荒三五四垧,占熟地面积百分之四二点三五,打粮一、六八六石,值三十二亿五千一百一十万元,平均每组开荒二十七垧,每组平均可收入两亿五千万元,每个劳力可多收十石九斗五升粮食。(3)新农具本身有增产性能,如双轮一铧犁地翻得匀而深,播种机在两根半垅的面积上就能增五个苗眼,发挥地力作用。在熟地耕作,播种机四个马、二个人,一天能种六垧小麦,比对犁每六垧地省人工十个,马工两个;比单镬子省十二个人工,八个马工。收割机四个马、七个人一天能割五垧小麦,用镰刀须五个人一天割一垧,五垧中省十二个人工。此外如搂草机一天搂八车到十一车,顶人工八个到十一个。从全年来看,利用新农具不但能做到不违农时,迅速完成耕作任务,而且还能余下很多劳动力参加副业生产,增加更多的收入。
新农具是苏联使用多年已经成功了的,是苏联很早就已经推广了的,在苏联已不是新农具了,在我们这里因为才用,所以叫做新农具。
事实证明,要想搞好这一工作,就必须要干部掌握技术,亲自动手,具体指导,做出样子,这乃是试用苏联新式农具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问题。在县府及农业科及区村的领导干部,都应学会使用新农具的技术,深入生产过程中学习与摸索经验和问题,这是避免听到群众一喊“不好使”就束手无策的最好办法,如讷河县在县长县书、农业科长亲自指导下的王治俭、庄明生新农具组,就是在劳动模范王治俭、支书张树清和组织委员宋德福亲自领导,坚持试用下提高了群众信心。特别是在讷河县长县书支持下,把十二台播种机的划沟器改按小铧,解决了垅作问题。绥化何副县长的亲自动手,克山有五个县委同志的掌握技术,都获得成绩,海伦拜泉也是在县书、县长的动手下,做出了成绩。因此这些地区不但领导上摸出了办法,即小组的群众也增强了试用信心。与此相反的,有些干部既不懂技术,又不深入研究,遇到困难便束手无策,工作就搞不好。
试用新式农具,这是一件新的事物,是要经过一个艰巨的斗争过程的,不下苦工夫,就很难吸收经验和成功的。有的县份以为轻而易举,没抓紧及时亲自领导,因而就随着群众乱跑,听到群众说:“不好使”,也就说“我看也不能好使!”另外也有些县份虽然想搞好,但由于缺乏技术,苦无具体指导办法,因而受到农民保守思想和天旱影响,也就动摇了使用新农具的信心,以至于不敢大胆试用。
(三)根据农具的作用确定小组形式。组的大小不能以领导愿望或群众情绪来决定。组太大、人太多,思想不一致,意见不统一,不易领导,并且新旧农具交杂,旧农具影响新农具,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组大,土地太多,就要超过新农具的效能范围,所得好处不多,就不易成功。因此在克山县北兴区杨显庭的二十八户三十多人马劳力的大组,经过了改造才适合,杨显庭也增加了领导信心。但组太小,则劳力、土地等条件就限制了新农具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且负担过多,就可能赔本,更不易成功。
一般的经验,以十二、三个劳力,十三、四匹马力,百十垧地左右的组较为合适。
(四)必须在私有基础上确立两利制度。谨防模糊私有政策,防止平均主义现象的发生。由于使用新农具,逐渐改变着生产关系与组织形式,因此有的地方发生了准备组织合伙组,伙打伙分、强并大组的现象。对于消费与财权上,严重的模糊了私有政策,甚至出组入组都失掉了个人自由,这是违犯“在私有基础上发展生产”政策的。这样的组织形式,应彻底说服纠正,并应制定一套合理的两利制度。从克山、讷河、海伦、拜泉等县的经验来看,以下的做法比较合适:
1、明确新农具的所有权是私有的;是全套农具做成若干股份,全组成员按股份的私有。就目前看,不可能把整套的新农具归于那一个人所有,同时也不可能把整套的分开确定那一件归那一个人所有。因为新农具本身的性能必须是联系使用的,任何一件都不能单独拿走使用。如用播种机种地,脱离开铲趟机就不能铲,少了一个双轮一铧犁,播种机就种不好。其中如开荒犁、钉齿耙之类,虽能拿走单独使用,但也不会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整套农具的不能使用。其次在目前农民经济负担能力,劳力数量及强度、土地、牲口等条件下,也不能把全套的新式农具的效能发挥。出组是应有自由的,但要拿走其农具,便会影响这一组的生产,而他自己也生产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农具就须要在私有的基础上做成股份归全组成员共同使用。这里面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因农具的所有权是全组成员的,而整个的限制了个人出进组的自由。对出组的应按在组内时期的长短而退还以适当的农具资金,对入组的也应该按农具使用期间的长短,投入适当的农具资金。另方面,对新农具的爱护上,应由全组人员共同做,确定盖农具库,确定专人保管,谁故意弄坏谁修理,生产弄坏由全组负责修理。
2、开荒地必须分归私有,按所费人马劳力均分,或按个人所需分配,然后找出人马工价,初次试种熟地也不使吃亏。如少打了粮食,由全组荒地填补。
3、各种消费应合理负担。如新农具浇油、修理、配零件等,不应一律均摊,应由那一台农具用于那些土地来摊款。
4、农具出租必须由全组同意。每件定出工价,因为头一年试种熟地少,农具效能有余,应该提倡出租,除能增加组内收入外,尚能起推广作用。
(五)必须选择好小组,加强小组政治上的领导。
1、选择基础较好的组,首先应着重于干部、党员、团员多的、有骨干有领导的组,并应以人强马壮,有发展可能为基本条件。一般的则以模范组较为合适,在小组领导上,要有政治工作,因为新式农具的试用还是开头,在群众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疑虑。这样,在小组内就必须有骨干分子,采取坚决的态度带头与说服一般组员,把新式农具试用成功。如讷河县的庄明生组有支书张树清,组织委员宋福德在里面起了作用;克山的杨显廷组,增加了副支书吕凤彩任副组长,小组就能巩固;拜泉的仲维富组,仲维富本身是副村长、又是支委,小组就比较健全。
2、订好小组全年生产计划,周密的考虑到使用新式农具在全年生产中的收益,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明确的认识到使用新式农具有好处,提高其使用的信心。克山杨显廷、陈延绪、马龙庆,拜泉的仲维富、王富,讷河的王治俭、庄明生等组,在领导干部帮助订了具体的增产计划后,他们便清楚的看到了使用新农具省工多出活,能精耕细作,多开荒一定能多打粮食,每垧熟地能多打四、五斗粮,每组开荒二十垧到三十垧,平均每垧打四石粮,这样一计算,比平常组每个劳力要增加收入九石到十二石粮食。
总起来看,目前几个使用新式农具的组,在农业生产上显著的表现出的特点有三:甲、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力。如克山县北兴区,全区开荒八一四垧,而仅九个新农具组就开了三百五十四垧,占全区百分之四三。如讷河王治俭组,王治俭本人就种九垧多地,超过平常劳力效能一倍多。全组每劳力今年可收五十五石粮食。乙、突出的做到了精耕细作。一般的新农具组,由于试用成功,认识到节省人工、马力,有信心在今年的铲趟工作上做到四铲四垧,如讷河王治俭组提出了五铲五趟的计划,这样就远超于一般旧犁组的三铲三趟了。丙、增加了商品粮食的耕种面积。据克山杨显庭、陈延绪、马龙庆,讷河庄明生,拜泉仲维富五个组的情况,今年共种小麦、大豆二百五十九垧八亩,占总耕地面积三百五十五垧的百分之七十三。甚至像拜泉仲维富组,商品粮占原有熟地面积的百分之一○三·六。
从新农具的三个特点来看,新农具战胜旧农具,多打粮食,多打好粮食是完全有把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