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勤于实践 勇于探索——舞剧《凤鸣岐山》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2
第8版()
专栏:剧评

勤于实践 勇于探索
——舞剧《凤鸣岐山》观后
李承祥
最近,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为首都观众演出了大型神话舞剧《凤鸣岐山》。
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早期创作了优秀民族舞剧《小刀会》,近几年来,又接连创作并演出了《半屏山》、《奔月》、《凤鸣岐山》三部大型舞剧。这种勤于实践,积极创作,进行不懈的艺术探索的精神,值得赞扬。
舞剧《凤鸣岐山》是参照我国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进行构思的。编导们从神话题材的需要出发,依照舞剧艺术的规律和特征,对原有的历史故事进行了大胆的集中和概括,不只在思想内容上突出了原有故事中具有人民性的主题,而且在艺术上更加发挥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为观众展示出一幅气势宏伟、变幻莫测的神幻世界。剧中几个人物的设置,也是符合舞剧特点的,武王的正直与妲己的奸诈,明玉的善良与纣王的残暴,这种形象本身的强烈对比,为剧情的冲突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戏剧基础。
为了丰富民族舞剧的表现手段,他们不仅从中外各类舞蹈艺术中汲取营养,而且还从电影、杂技等其他姊妹艺术中借鉴技巧和手法。就拿“软功”来说,它本来是中国杂技中的传统技艺,在舞剧中用“软功”作为塑造人物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还较少见。但在第一场,当武王从危难中救下明玉后,明玉通过“下腰”、“后桥”、“劈叉”等一系列软功技巧,相当出色地表现出对武王的感激和崇敬。在第三场中,纣王、妲己、明玉的三人舞,采用了京剧“背工唱”的手法,很象电影的特写镜头,把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内心交代得细致入微。全剧的群舞安排也是颇费匠心的,它们紧紧围绕着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时代和民族的风格。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扮演主要人物的几位青年演员,他们的舞蹈功底很扎实,能出色地完成很多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在表演中形神兼备,非常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中国的民族舞剧事业后继有人,这是令人振奋的。我们祝贺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在探索民族舞剧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新收获,我们确信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必将使舞剧《凤鸣岐山》日臻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