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1年9月3日在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上的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5
第5版()
专栏:

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1年9月3日在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首届年会上的报告(摘要)
于光远
我们经济学界要振奋精神,努力发展经济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首先,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我们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要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是我们从事经济科学研究的指南。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书,特别是象《资本论》这样的著作,不仅要系统地读,而且要真正读懂和学会运用。否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就会坠入迷途。坚持这一点,并不是说我们的经济科学不要继续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界,都要创造出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打破思想上的僵化半僵化状态,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完全、彻底地解放出来,认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特别要从我们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我国发挥作用的特殊形式,并在总结我国和外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科学体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对于它的庸俗的不科学的东西,是不能接受的;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的制度的东西,也不能接受。当然,不能否认,它也研究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中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我们要密切注意国外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根据我们的国情,批判地吸取其中有用的内容。
其次,要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发展科学的方针、政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也是促进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1956年,毛泽东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客观事实,根据我们的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双百”方针,但由于来自“左”的、右的干扰,这个方针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逐步开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为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气氛。为了发展经济科学,思想解放运动还应该继续深入下去。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很好地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自己的各种意见,其中包括建设性的意见以至批评意见,以便把问题解决好。我们应该有理论勇气去积极探索新问题,特别是要研究关系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研究中不进行独立思考,没有自由讨论的气氛,就不能把科学研究推向前进。至于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只有经过讨论和实践才能判断。在学术领域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是为了开展切实的自由讨论,大家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可以开展批评,也可以进行反批评。开展切实的自由讨论,同资产阶级自由化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我们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应当进行严肃的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左倾思潮,都是对开展切实的自由讨论的干扰,是必须加以排除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它们是统一的。许多错误思想,常常是由于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不能做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既要重视理论,认真读书,又要注重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代表群众的利益,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长期以来,在“左”的错误影响下,常常用政治运动的办法来解决思想问题,这使某些同志对批评发生了错觉,以为讲批评,就要搞什么运动了。批评,就是讨论,就是分析不同意见和争论。应该看到,在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下,一大批经济理论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是党依靠的力量;科学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大都属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问题,这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解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地加以解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百家争鸣”是一致的。实行“百家争鸣”,开展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同时,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学术研究的不同观点甚至错误观点,特别要反对用行政方法去支持一种学术观点,排斥另一种学术观点的作法。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们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经验。当然,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行,那就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了。对它们应进行必要的斗争。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发展经济科学的根本原则。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学界坚持了这一原则,这无论对理论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实践的推动,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纠正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经济研究的课题必须来自实践,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注重调查,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课堂,勇于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实行陈云同志早在延安时就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当然,我们在注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同时,也要注意克服轻视理论工作的倾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这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之所以会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一条社会历史原因,是我们党“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因而《决议》强调:“要在全党大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中外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对各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加强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在这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三,要发展经济科学,必须扩大和提高现有经济科学队伍,培养大量的合格的经济科学人才。
近年来,我们经济科学的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相比,还是很不适应的。这支队伍不仅数量太少,质量也不够高。比如:就专业分布来说,以从事一般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者居多,而其他学科则很少,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还处于空白状态,学科和人员很不配套。许多经济科学工作者的知识面窄,对本国的历史、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知识,所知不多,高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的实际知识、各自学科在国外研究的新进展,了解很少;外语水平也都比较差;等等。因此,充实和提高现有的经济科学队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科学的要求,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我们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在这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大力培养新生力量。经济学教学应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经济学的教学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实行改革,扩大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为经济学研究、教学和经济部门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
经济科学的研究应该有科学的分工,同时也应该加强各门学科的联系,如果各自守着自己狭小的范围而不发生往来,那么许多问题就不能很好地沟通。此外,我们对全国的经济学的发展也应该有个通盘的考虑和规划,包括每个地区的经济科学规划。我们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也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第四,要发展各项经济科学服务事业。服务事业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科学服务事业(包括经济科学服务事业)是各项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科学除了自身的研究任务外,还应该做好科学服务,用科学的结论、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情报、科学的方法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例如确定经济政策的效果,提供经济情报、资料和咨询,培训经济管理人才,提出合理化的方案和建议,为各种技术措施和建设项目作科学论证,等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努力使经济科学知识大众化,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让大多数人掌握经济科学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