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浙江省农村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7
第2版()
专栏:

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浙江省农村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本报讯 记者沈世纬、黄国文报道:浙江省农村商品生产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副产品商品值已达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左右。
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对蚕茧、茶叶、络麻、柑桔、毛竹、草席、桐籽、糖蔗、水产品等十多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产区和销区的关系,调整购留比例,对生产稳定的二类农副产品,收购基数一定几年不变,超产留成。对产量不稳定、年度之间起伏较大的产品,则在按年产量比例派购时安排产区的自留比例。为鼓励农村社队和农民多向国家投售农副产品,他们还采取一些经济措施,使农民从农副产品的增产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某些牌价、市价差距过大、生产单位收益较少的产品,有的采取议价,有的适当增加奖售物资,有的由经营和加工部门让出一部分利润,用加价或价外补贴等办法给予鼓励。
为适应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后出现的新形势,浙江省还适当放宽了市场管理,对二类农副产品除蚕茧、络麻、牛皮等工业原料外,其它在生产单位完成国家交售任务后,有权自行处理,可以上市、自销、联销或加工经营,也可以委托商业部门代购代销。
实施这些政策以后,把农村社队的自主权、农民的主动权和国家计划协调起来,调动了农民向国家投售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如茶叶,在实行超基数减税、返利办法后,农民多卖给国家一担茶叶平均可增收41.7元,还有奖售物资,因此投售比较踊跃。去年全省共收购茶叶130万担,比前年增加11%,今年春茶又收购84万担,比去年同期增加27%左右。蚕茧、草席、生漆、桐籽、松香等产品的收购量都有所提高。
实行这些政策,把农村社队的生产劲头鼓起来了,全省多种经营迅速发展。过去普遍认为发展蚕桑“不合算”,致使桑园逐年减少,蚕茧产量徘徊不前。现在农民从蚕茧增产中得到的实惠多了,又把桑树当成了“摇钱树”,老产区退耕还桑,新产区大种其桑,全省桑园面积增加,单产提高。茶叶、毛竹、柑桔、乌桕、油桐、席草、用材林等种植栽培面积也扩大了。多种经营的发展,给农村社队和广大农民开辟了致富的新路。去年,全省农民直接从农副产品中增加的收入就有1亿多元。同时,购销渠道疏通了,城乡市场也空前活跃。全省集市贸易的成交额,去年达12亿多元,比前年增加9.8%,今年上半年达7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