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往求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17
第7版()
专栏:

“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往求之”
穆白
读本月3日《人民日报》国际副刊袁鹰同志所写《深情的眼睛》,深感文章生动地反映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感情。那一双双深情的眼睛,使我们加深了对各国人民的友谊。
文章提到作者在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同当地穆斯林接触时,听到有关伊斯兰《古兰经》中关于中国的一句话。这句话,流传较广,出入颇多,因而感到有必要介绍一下。
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往求之”。这在伊本·阿底的《圣训全书》(穆罕默德言行录)等书中有所记载,也是大多数伊斯兰学者公认为正确的和著名的“圣训”,但它并非《古兰经》中的“训诫”。
《古兰经》是伊斯兰的主要经典,被认为是“天启”,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唯一真主安拉通过伽伯勒天使陆续默示给穆罕默德,由他向人们传布的。《古兰经》中提倡和鼓励人们运用理智进行观察、思考和学习的词句颇多。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圣训》是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也是对《古兰经》的阐释或补充。它关于学习、学问和学者的话,除前述那句外,尚有不少,例如:
“学习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你们求学,自摇篮至坟墓。”
“学者的墨汁,贵于殉道者的血。”
“谁踏上求学的大道,真主已经使谁走上直达乐园的坦途。天使们垂下神翼,欢迎莘莘学子。天上的天使,陆地的生物,甚至水中的鱼类,都替学者祝祷。学者比修士优越,犹如月亮比繁星明亮。学者是先知的继承人,先知没有留下一个银元和金元,他们留下的,只有学问。谁求得学问,谁已获取丰满的福分了。”
值得指出的是:穆罕默德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时提到中国,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已知中国是个在物质和文化上都较发达的国家。
穆罕默德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往求之”这句话,是一千四百多年前讲的。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穆斯林大都知道这句话,并把它看作具有普遍意义的“圣训”。各国穆斯林对中国怀有非同一般的感情,是事出有因,言之有据的。同样,当我们看到各国朋友一双双深情的眼睛时,我们很自然地也怀有相同的友好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