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丹麦的畜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3
第7版()
专栏:

丹麦的畜牧业
徐宝康
丹麦畜牧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丹麦出口肉类居世界第五位,牛奶总产量532.4万吨,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仅次于荷兰,居第二位。1979年,丹麦猪肉出口跃为世界第一,1980年猪肉出口比上年又增长6%。在1979年丹麦农畜产品出口总额中,畜产品约占90%。据统计,丹麦农畜牧业平均一个劳动力一年生产谷物79,470斤、肉类12,400斤,奶53,330斤、蛋7,200斤。
二次大战后,丹麦由于工业迅速发展,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虽然农业劳动力大批转入工业部门,但农畜产品总产量仍不断增加。其中肉类产量由战后的52万吨增到1978年的117.2万吨,1978年有奶牛109.9万头,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量9,688斤。
丹麦畜牧业的持续发展,除了由于政府采取改造畜牧业结构、实行补助和价格补贴等政策措施外,重要的一条是以现代化技术装备畜牧业。战后以来,丹麦工业围绕着畜牧业的需要,建立了一批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畜牧业机械制造等工业,直接为畜牧业服务。
目前,丹麦畜牧业的机械化程度已达到很高水平。养奶牛农户的挤奶操作全部实现机械化。不少牧场已实现自动化,通过电子仪器的程序控制,饲养员不在场时,喂养工作照常进行。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丹麦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被视为丹麦国宝的著名长白猪,就是经过长期科学选育的优良种畜,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丹麦加速了良种繁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牛的受精卵移植新技术,移植成功率一般为50%,有时高达80%以上。目前,丹麦应用受精卵移植方法繁殖的种牛和受精卵的出口在国际上受到好评。
为增辟饲料来源,丹麦发挥本国大麦面积和产量都居第一位的优势,成功地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大量秸秆的新技术,使经碱化处理的大麦秸秆的消化率从34%提高到67%,1.7公斤秸秆约等于1公斤大麦的营养价值,为畜牧业的饲料开辟了新路子。在采用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上,他们对饲料和牛奶进行定期分析;奶牛产奶期保证奶牛体内所需营养与产奶的平衡;对饲料成分的调整。由于采取了上述办法,牛奶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丹麦始终注意管理人才的培养。早在1858年就创立了皇家兽医学院。如今这所学院已发展成丹麦皇家兽医农业大学,是丹麦农畜业的最高学府。丹麦培训在职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工作也抓得很紧。设在哥本哈根郊区的杜恩农学院每年招收近5,000名在职科技人员,选修牛饲养管理、猪育种、牲畜疾病、机械等专业。
当前,由于国际农牧产品市场不稳定,丹麦畜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