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雅尔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演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3
第7版()
专栏:

雅尔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演奏
世芳 家德
耳际回荡着立体的、宽广的由各种音响合成的奇特的音乐;眼前闪现着绚丽的、由各种光束交织成的幻景……这就是广大听众两天来在首都体育馆欣赏米歇尔·雅尔演奏的电子合成器(我们国内称为“音响合成器”)音乐的现场感。
雅尔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年轻电子音乐家。他向中国听众演奏了他自己创作的三个曲子:《氧气》、《潮汐》和《磁场》,并同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队联合演奏了我国著名的筝曲《渔舟唱晚》,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由于中国听众从未欣赏过电子合成器的音乐,对它的奇妙之处还不太理解,但对这种声光并茂,乐中有景,景中有乐,乐景交融的音乐,仍然颇感新鲜。一位听众说:“电子合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有别于其他音乐的地方,就是它有强烈的立体感,音域宽广,使人有如身临其境,因而其感染力很大”。
据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赵寻道教授介绍,现在世界上的电子合成器音乐,大体可分两类:一种是把各种音响如自然界中的风、雷、电、虫鸣、鸟语,以及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车、马、飞机等声音,根据需要加以综合组成的具体音乐,由于它缺乏音乐性,不大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另一种是音乐加上电子合成器的音响;但仍以音乐为主,合成器作为它的背景,故比前者较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雅尔的演奏即属于后一类。与他演奏的同时,台上还有3人为他伴奏,而整个电子合成器的技术部分则由另外6人操作。这台结构复杂的电子合成器,总共价值80万美元。
雅尔演奏的曲子,也具有音乐和旋律感。特别是《潮汐》一曲中的末尾,这种音乐和旋律感尤为明显。不足之处是,整个演出音响过重,艺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西德、法国、美国和日本的一些著名音乐学院都设有“电子合成器专业”。在这些国家里,这种音乐也较为流行。但要熟练地掌握和演奏这种音乐,必须先学会全套的作曲专业知识,然后也要学习物理和光电知识,缺一不可。去年雅尔访华时曾向我国中央音乐学院赠送了一台小型电子音乐合成器。现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部分师生正在利用这台合成器对这种新型的音乐进行探讨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