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吴老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3
第8版()
专栏:连载

吴老的故事
王宗柏
一字之师
1939年11月,吴玉章由重庆返回延安。
不久,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吴玉章虽然重病初愈,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如纺线、种菜等等。1942年7月10日,朱德总司令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几位革命老人游南泥湾。
南泥湾地域广阔,土地肥沃,但早已荒废。一百多年前,南泥湾原是一个人口稠密、相当繁盛的地方,当地群众(主要是回族)不堪忍受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举行了起义,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和疯狂杀戮,以致人烟断绝、杂草丛生。直到抗战时期,这里仍是杳无人迹。1941年春,王震同志奉命率359旅去垦荒屯田。
朱德同志和几位革命老人驱车南行,一路之上,到处见到梯田鳞比、麦浪滚滚、牛羊遍野的喜人景色,南泥湾更以“陕北好江南”的崭新气象迎接他们,他们诗兴大发,都写了《纪游诗》。吴玉章也写了《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古诗一首,以记实和叙事的体裁,热情地歌颂了大生产运动和南泥湾精神。
他在诗中歌颂毛主席“艰难出奇策”“全盘韬略精”“举世称朱毛,撑持我大局”。歌颂朱总司令“将军有深谋,战略要兼收;屯垦复生聚,建国多荩筹。”歌颂王震和八路军健儿“公率健儿来,荒地次第开;非徒益军饷,也在育英才”。记述了南泥湾的好风光:“平原种嘉禾,斜坡播黄麦;牛羊遍乡野,鸡犬满家室;窑洞列山腰,市廛新设立;农场多新种,工厂好成绩。”
这首诗他写好以后,觉得“不仅辞句未工,而且近乎拖沓”,所以未曾发表。1958年,《红旗飘飘》编辑部向他索诗,他才拿出来发表。目的“不是让青年们来欣赏”,“而是要他们学习我党同志在艰难困苦中所创造的优良作风。”
在抄写这首诗时,他的年仅十八岁的服务员张兵山同志,发现其中“‘回乱’成荒地”一句不妥。小张说:“回乱”虽然打了引号,但仍把荒地的责任放到回民身上了,这不好。吴老非常赞赏他的意见。经再三斟酌,把“回乱”改成了“剿回”。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意义却大不相同了。它恢复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吴老说:“古人有所谓一字之师,我看小张同志就是我的一字之师”。而且逢人便讲这件事,表扬小张启发别人。
学识渊博,历尽沧桑的八十岁老人称十八岁的青年为一字之师,足可见吴老谦逊好学的精神和广阔博大的胸襟。?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