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颍上“包”出了好光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4
第2版()
专栏:通讯

颍上“包”出了好光景
邓泽民 宋有识
不久前,我们来到淮北颍上县。坦荡无垠的淮北大平原,到处人欢马叫,林茂粮丰,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颍上过去是淮北一个低产多灾、贫穷落后县。穷则思变。党的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他们就积极贯彻党的农业政策,实行了包干到组、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收到了巨大的效果。今年夏收,小麦一季超过4.4亿斤,全县秋季粮食作物面积共为141万多亩,今年又获得丰收,预计全年总产可比1978年增产4.5亿斤。长期贫困的社队开始甩掉了“穷”帽子,多年的贫困户“包”出了好光景。
个别高产典型变为全面均衡增产。这个县过去也有高产典型,但是属个别社队。现在各地平均单产悬殊不大,基本上实现了四个一样,即岗湾湖洼地一样,远地近地一样,土质好的地和土质坏的地一样,自留地和包产田一样。例如耿棚区五个公社,平均单产420斤,五个公社的单产都在400斤以上。又如土质好、产量高、素有县粮仓之称的杨湖、王岗、江口三个区,今年夏季平均单产402斤,而原来土质较差、产量较低的谢桥、夏桥、耿棚三个区,平均单产已达到408斤。再如杨湖区集体大田平均单产388斤,自留地380斤。秋季作物如唐垛湖的6万亩大豆,群众夸赞说:“管理一水齐,耕作无杂草,两千万斤有把握”。
为什么过去多年强调全面均衡增产总是实现不了,而现在却能够变为现实呢?除天老爷帮忙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人人关心农业生产,个个心上有包产田。过去那种要我干、摽着看、等受穷的现象,为今日的我要干、赛着干、抢先富的风气所代替。哪家包产田的庄稼如果长得不好,不仅感到经济上受益少,而且觉得政治上不光采,所以他们千方百计搞肥料、学技术、换良种,努力把包产田种好。
单一生产粮食变为开展多种经营。责任制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对发展多种经营、活跃农村经济起着积极作用。颍上县从1979年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多种经营有了很大发展,油菜籽、麻类、大牲畜比实行责任制前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长毛兔发展更快。这个县1978年养长毛兔18万只,现在已达到100万只,是全省饲养长毛兔最多的一个县。
吃粗粮变为吃细粮。过去颍上和淮北其它县一样,社员群众常年吃粗粮,而在粗粮中占比例最大的又是红薯,群众中流行一种说法:“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现在变了,今年夏季全年人均分得小麦339斤,加上水稻,细粮基本够吃一年或一年以上,有的户则够吃二三年的。群众吃粮细粗的比例,过去是二八开或三七开,现在则颠倒过来了,变为八二开或七三开。社员群众高兴地说:“中午干饭早晚馍,红薯干子吃不着”;“大呼隆喝稀饭,责任制吃白面”。
贫困开始变富裕。全县人均收入,今年夏季达到55.26元,预计全年可达到110元,比1978年33.9元增加了76.1元;社员家庭收入增加的比例更大。今年社员人均集体收入加个人家庭收入预计可达200元。有些社队出现了一年收入千元、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农户。群众说:“这样干来劲,一年吃饱饭,二年有余粮,三年盖瓦房。”现在社员群众生活消费的次序,由过去吃、穿、用,转变为穿、用、吃。购买商品,由低档转向中、高档。有的户迫切要求购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几大件”。县委领导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左”的东西结束了,贫困也开始结束了,农民的生活正在向富裕转化。
贡献少变为贡献多。过去这个县对国家的贡献很少(每遇到灾害年景完全要“三靠”),1978年,国家全年征购粮食只有5,375万斤;收购的花生、油菜籽、芝麻、大豆等油料总折合油脂只有39万多斤;棉花155万多斤。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后,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开步,三年多贡献。今年是颍上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第三个年头,对国家的贡献已经看出“多”字来。今年夏季,全县粮食征购任务4,700万斤,到8月15日已完成5,282万斤,预计可完成7,000万斤,是全省夏季贡献较多的一个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