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南阳地区用积极态度调整地方工业 重工业不减 轻工业大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4
第3版()
专栏:

南阳地区用积极态度调整地方工业
重工业不减 轻工业大上
本报讯 记者马鹤青、通讯员赵福奇报道:河南省南阳地区的13个县市,今年在调整工业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工业不减,轻工业大上的好成绩。1至8月份,工业产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8%,其中重工业增长1.6%,轻工业增长11.7%,财政收入上升21.4%。
南阳地区历来以农业为主,工业底子很薄。1971年焦枝铁路通到南阳,工业才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南阳地委和南阳行政公署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调整工业的方针,主动想办法调整各县市的工业,使全地区的生产既符合党的方针,又适应本地需要,在调整中继续前进。
南阳地区的重工业,主要是解放后陆续建成的42个机械厂。在最近两年的调整中,这42个厂合并成37个厂。过去,有些厂的生产目的性不明确,一心制造汽车、拖拉机和各种机床。从去年开始,这些重工业工厂实行“面向本地农村”的办法,纷纷转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农村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小型农具,各县市的机械厂就大批生产犁、耧、耙、锄镢、镰,充分供应农村。唐河县农业机械厂过去制造的脱粒机能进行小麦脱粒,能切草,一机两用,很受农民欢迎。从去年开始,他们进一步改进设计,使这种机器能切草,能搞小麦、玉米、豆子脱粒,同时又能扬场。去年每台售价400元,今年降到350元。现在这种机器已成为人们争购的“热门货”。各机械厂的迅速转产和革新挖潜,使南阳的整个重工业在调整中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上升。
在调整工业的过程中,南阳地区还注意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许多长期亏损的工厂已经盈利,并且出现了一批名牌产品。邓县的钢丝钳去年和今年都被评为全国第一,南阳市的双舌弹珠门锁、淅川县的地毯已成批向国外出口。过去工业落后的南阳地区,开始有了一些打得出去的“拳头产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