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人口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6
第7版()
专栏:

日本的人口对策
穆小林
日本国土狭窄,人口众多。全部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却居住着1.1亿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二万多人。如此众多的人口却没有形成严重的人口问题,这和日本采取的各种积极对策是分不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出生率曾高达3.43%。人口剧增给日本人的生活和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开展了一场“人口适度论”的讨论,争论日本列岛上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并出现了“生育调节研究会”、“产儿限制普及会”等计划生育组织。到四十年代末,政府开始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允许施行人工流产。1949年政府批准生产和销售避孕药具,并开展“新生活运动”,实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少死,良养良育”。并由有关部门分工负责计划生育、人口统计、人口研究等工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六十年代降至2.9%上下,到现在,已持续多年稳定于1%左右,平均每年增长人口110万。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类型。少生、壮育和长寿已成了日本战后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
高度城市化和技术革新改变了文化和生活,加强了大家族向小家庭转变的倾向。到了1980年,日本平均每个家庭有1.77个孩子。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职业妇女的增加,晚婚的人也越来越多。男子初婚年龄为27.6岁,女子为25.1岁,生第一胎年龄大多在25—29岁之间。
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经济恢复时期,所需劳动力有限;人口膨胀与经济萎缩相矛盾,出现了大量的“过剩人口”,形成社会的负担。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了失业人口。经济高度成长期到来之后,由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又普遍相对减少。现在日本就业人口5,807万,它在吸收大量“相对过剩”劳动力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是: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发展教育事业,将新增加的适龄人口暂时收入学校;严格退休制度,加快更新和代谢(一般55至60岁退休);女子结婚后离职;将国内过剩劳动人口输出到国外,既可增加外汇收入,又可在国外劳动力市场培训技术。
日本的计划生育和就业问题虽然解决得比较合理,但交通、住房以及近年出现的人口老化问题,却仍是很大的难题。
由于医学的显著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改善,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到1980年,男子已达到73.32岁,女子达78.83岁,跃居世界首位。
五十年代初,日本的人口结构特点是以14岁以下儿童形成宽广基础的人口雏形。儿童占总人口35.6%,65岁以上老人仅占4.9%。到八十年代以后,儿童减少,人口雏形畸变。
目前,日本人口正在向“高龄化”方面急剧发展。现有65岁以上的老人1,029万,占人口总数的8.9%。据庆应大学人口问题专家估计,到2020年,日本少年人口将降至17.5%,而老年人口将增至20.4%,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日本将成为罕见的老人国。
“老人社会”的出现,将给日本带来许多新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如劳动人口老化,劳动质量降低。在养老金、医疗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等。这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将是日本人口政策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