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积极筹措国内建设资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7
第5版()
专栏:

积极筹措国内建设资金
刘礼欣 田椿生
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进行必要的建设,保持生产的一定增长速度,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需要一定的建设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可以在有利的条件下借用一些国外资金,但主要应当从国内筹措。国内有没有资金?我们的看法是有。财政有广阔的生财之道。银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吸收社会的闲散资金。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方法对头,就可以筹措一些建设资金,用于必要的建设,支持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的潜力很大
这两年,财政收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连续有所减少。如果就这个势头预测,今后几年,财政收入似乎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要是跳出旧框框看问题,就会发现大量的财富在向我们招手。
增加财政收入、克服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生产。这方面的潜力大得很。一是消费品工业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二是节能的潜力很大。节能既可以发展生产,又可以增加出口,换取外汇。三是把重工业搞活。当前,重工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很大,但是,只要转变好服务方向,有步骤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上一些必要的建设,情况很快就可以好转。
现在,我们的许多工业企业浪费很大,效果很差。1966年至今,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不断上升。每百元销售收入的产品成本游移在70—75元之间,比1966年前稳定在67—69元之间增加5元左右。由于成本上升,国家每年约减少收入一百多亿元。一些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幅度很大,同一产品成本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以倍数计。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经营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把现有企业的这些潜力真正挖掘出来,必须依靠大家的积极性,依靠地方的积极性,依靠企业的积极性,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承认他们的物质利益,给地方以物质利益,给企业以物质利益,给个人以物质利益。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采取“鞭打快牛”的办法,有一点钱,财政都拿过来,就把大家的积极性打掉了,就把经济搞死了,想多收反而会减少。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经济搞活了,效益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文章”就好作了。
从财政工作本身看,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整顿企业,整顿税收,加强财政监督,严格财政纪律,杜绝截留和私分财政收入的违法乱纪行为,堵塞财政收入的“跑、冒、滴、漏”,等等。把这些应当上交的财政收入收上来,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
银行采取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这几年,国家财政资金很紧,但是社会上仍然有大量资金。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国民收入年年增长。1979年比1978年增长7%,1980年比1979年增长6.9%。原因是国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不再通过国家财政的渠道集中分配。实行财政分灶吃饭,企业利润包干、利润留成,机关经费包干,事业单位企业化等新的制度以后,有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留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手中。企业存款每年增加上百亿元,机关部队存款也显著增加。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发展很快,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多数职工调整了工资,发放奖金,城乡人民收入增加,个人储蓄金额迅速上升,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手里还有不少人民币。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地区、单位和个人多余的钱,一部分闲置起来,一部分是在自己活动的小范围内办信托,搞投资,放贷款,搞计划外工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克服“钱到地头死”、“有钱用不到刀刃上”的不合理状况。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把分散的资金积聚起来,用到建设急需的方面去。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实质是如何发挥财政特别是银行的作用问题,是如何把财政工作尤其银行工作搞活的问题。从我们国家的情况以及国外的一些作法来看,筹措国内资金的路子是非常宽的。
从建设银行的角度说,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考虑。
(一)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中央投资由建设银行以贷款方式提供,建成后以利润归还地方投资,在还清投资以前,产品按投资比例分配。
(二)政府规定项目,由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和代办发行股票,由地方和受益的企事业单位认购。
(三)举办住宅建设的存放款业务,存款达到一定比例,即可申请开工,资金不足部分,由建设银行贷款。这是由建设银行把那些不足一定比例的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存款超过一定比例的单位,既支持了建设,银行也不担信用膨胀的风险。
(四)鼓励和组织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开展补偿贸易,实行企业联合,建设银行起中介和保证作用。
(五)兴办信托投资公司,调剂使用有些企业暂时不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六)吸收企业暂时多余的折旧基金,贷给资金暂时不足的企业,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七)特大建设项目,如能源建设,可在国家计划安排下和财政部委托下,由建设银行发行政府保证债券。
(八)吸收商业、服务性行业留成的建设资金用于本行业的建设。如用文化部门的一定留成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支持小城镇建设电影院,用这笔钱自行周转,逐步把小城镇的电影院建设起来。
为了进一步吸收广大群众手中的资金,要广泛开展各种储蓄业务,增设银行网点,充实银行人员,还可利用邮政网点遍布全国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邮政储蓄。为了进一步吸收社会资金,当前要解决金融体制和调整利率的问题。要明确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以及各种银行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的分工关系,以便协同工作。要适当提高存放款利率,改变机关团体存款无息、企业存款低息的做法,消除存放款利率倒挂和利差过大的不合理状况。
既要积极,又要谨慎
现在,有些同志担心银行筹措国内资金用于建设,会不会妨碍信贷收支平衡,会不会妨碍建设规模同国力平衡。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套既能充分利用资金,又不会导致信贷收支失平、建设规模超过国力可能的办法来。这就是既要积极,又要谨慎。所谓积极,就是要解放思想,采用各种办法,把可以筹集、可以运用的社会资金都筹集和运用起来。所谓谨慎,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注意综合平衡,筹集和运用社会资金都要纳入国家综合建设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
筹集资金也要加强计划指导。对于大中型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要由国家提出建设项目需要多少资金,然后银行按要求进行筹集。筹集到的资金由银行发放贷款,直接掌握资金的使用和偿还。各种债券应当集中统一发行,地方发行债券要事先商得财政部同意。
财政银行筹集的资金,要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合理使用。财政筹集的资金,应着重用于能源建设和相应的交通、港口等建设。银行筹集的资金,一般应用于投资少、收效快、受益大、还款时间短的项目。当前要着重支持现有企业搞好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改进工艺,革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消耗,特别是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筹集和运用社会资金之所以要讲综合平衡,纳入国家综合建设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是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投资不突破总的建设规模,保证投资方向符合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并且有物资保证,使各项贷款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效果,按期收回贷款。同时能够防止信用膨胀,以保证财政信贷收支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