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水仙放华散清香——京剧《东邻女》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0-28
第5版()
专栏:

水仙放华散清香
——京剧《东邻女》观后
林爱枝
在全国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中,福建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东邻女》,犹如水仙放华,清新淡雅,十分引人。
这出戏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讲的是日本演员松崎昭子因结婚多年未生育,一直被忧愁、苦恼的情绪纠缠着。后来,昭子到中国访问演出,得到周总理的关怀,接受了名医的诊治,终于如愿以偿。这出戏歌颂了周总理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关心人民疾苦的高贵品德,谱写了一曲中日人民友谊的颂歌。
剧作者在这出戏的结构上,作了一番新的尝试。戏中不设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离奇惊险的情节,更没有大的场面铺排和紧张的打斗,而是倾全力于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按照人物喜忧悲欢的情绪变化来组织情节,使整出戏形成了抒情诗剧的艺术风格。一开场,两个喜讯接踵来到昭子家:她的丈夫松崎仪南被提升为总工程师,她自己即将到中国访问演出。双喜临门,一家人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可是,没有后代的缺憾,正是在这种场合下显得更为强烈,当昭子知道自己的不育之症无法治疗时,她苦不堪言,绝望至极,决定离开这个家,劝丈夫另娶。这种巨大的牺牲,给人物带来极度的痛苦。后来,丈夫断然拒绝,婆婆含泪不许,导演喜多川幽默地劝慰,才使昭子的心情稍趋平静。这是戏中人物感情波浪的第一个大的起落。昭子访问中国,见到周恩来总理,接受名医的治疗,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一家人已趋于平静的心田,又掀起了新的感情波澜。这里,还穿插着周总理寻找、问候当年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房东的情节,同样感人至深。孩子满月了,亲朋好友,道贺盈门。昭子决定第二天启程去中国,以践周总理的约言。正当宾主喜气洋洋、频频举杯之时,周总理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了。噩耗使人们从欢乐的峰巅一下跌入悲痛的深谷。悲伤难忍的昭子,她恸哭,她呼唤,她长跪在周总理像前!戏的末尾,颇具匠心。昭子缟衣素服,来到白雪覆岸的海边,遥接周总理的骨灰。那大段感人肺腑的唱,不仅遥寄了昭子对周总理的痛悼、怀念的深情,而且,也蕴含着她对日中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关切。这一场戏场景肃穆,意境深远,把全剧的抒情气氛推到了顶点。
在表演和唱腔方面,这台戏也作了一些革新。周总理上场的戏,颇见剧作者的匠心。如果拘泥于戏曲化,总理上场起码要五击头或主题音乐把他送上场,来个“亮相”。而现在却让周总理暗上,没有任何气氛的渲染,舞台调度也近似话剧。这样的处理使周总理一上场就让人感到他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接着,周总理坐在台阶上安慰昭子,与演员们随便交谈,都是与出场的处理相一致的,更进一步刻画了总理平易近人的可贵精神。周总理唱京剧,也唱得自然、动听,这与导演的安排和唱腔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昭子有一段唱,诉说医生给她绝望的结论,唱到“不堪听”时,她已声泪俱下,抽泣哽咽。这里,唱腔没有使用通常的哭头而用抽头,这样,总理接着昭子的抽头开唱,听起来就非常顺,不刺耳。
女主人公的唱腔改革得更多些。在不失京剧唱腔特点的基础上,选腔者把日本民歌《母亲之歌》的音调揉进京剧唱腔里,作为昭子音乐的主旋律,增添了异国情调,这个特点在第一场的主要唱段“十年恩爱啊……”里体现得比较突出。
三拍子的应用,也是这出戏唱腔改革的突出特点。昭子回国以后,一展愁眉,心情愉快,这里有一段南梆子唱腔。如果用原板式唱,就可能显得沉滞、平稳一些,不足以抒发昭子欢快的情绪。现在选腔者把老调子从二拍改为三拍,加快了节奏,跳跃感强,通过演员姜淑云甜亮的嗓子,生动的处理,把昭子那种溢于言表的愉悦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