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国画界的“群英会”——记中国画研究院成立的盛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02
第4版()
专栏:通讯

国画界的“群英会”
  ——记中国画研究院成立的盛况
枫丹霜凝的北京,汇集着中国国画界的精华。
11月1日上午,代表我国民族画最高水平、在世界画坛为国争光的丹青能手们在北京饭店大厅聚首,参加建国以来首创的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盛会。“群贤毕至,少壮咸集”,这是国画界少有的喜事。
90岁的水墨山水画家朱?瞻从上海赶来,他是到会画家中年事最长的一位。朱老今夏举行的画展,惊动画坛,被誉为“有传统、有生气”和“老笔纷披,墨渖淋漓”。86岁的刘海粟,83岁的李苦禅,77岁的蒋兆和,74岁的吴作人,74岁的叶浅予,被人们围拢着。他们之所以值得尊敬,不仅仅因为是画坛耆宿,也是由于这些行遍千山万水的老人,虽年逾古稀,须眉半白,仍笔力雄健,壮心不已。
这次盛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叶剑英同志于10月27日接见了中国画研究院负责人李可染、蔡若虹和黄胄,对他们说:“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是很重要的。祝你们的事业繁荣昌盛。”万里、谷牧、方毅、姚依林4位副总理出席了今天的盛会,并推举谷牧同志向大会致祝词。谷牧同志希望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能对有几千年历史、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享有崇高声誉的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发挥指导作用。他说,中国民族画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请中国画研究院负责人、七十四岁高龄的李可染谈谈成立研究院的意义。李老,这位从七十岁起以“七十始知己无知”和
“白发学童”自勉的山水画家,思索了一会,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应该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提高到首位。这并不排斥吸收国外优秀的东西。现在,既有保守,又有虚无,两者都不对。艺术的发展,如同社会的进步,要通过比赛和竞争、奖励和淘汰。研究院成立,就是要把绘画这门既是美学,又是科学,也是技术的学科,通过各种流派的比较、切磋和竞赛,在思想上继往开来,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还不够踏实。”
会上宣布的另一件盛事是,展出当代229位国画家(包括台湾、香港的国画家)的231幅作品的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定于11月2日在北京美术馆开幕。这是我国民族画水平的一次全国规模的盛大检阅。
赵朴初同志小病初愈,兴冲冲赶来,在成立大会结束前宣读了他的贺诗(七绝):“山川辉映生花笔,日月光华照砚池,广辟神州新意匠,深参摩诘画中诗。”
如此盛会,岂能无画。各方画师定于2日上午举行笔会,挥毫赋诗,庆贺国画界的这一盛事。
本报记者 胡思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