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甩开“拐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02
第8版()
专栏:

甩开“拐棍”
杨际岚
拐棍对老者、对残疾者,是一刻不能离的随身之物。这里说的“拐棍”,另有所指:对于某些领导干部,秘书与讲稿成了他们的“拐棍”。向上的汇报,对下的指示,工作总结,大小文件,乃至几分钟的发言,一概需要秘书拟写,他只要照本宣科,或画圈签发就行了。一个机构,一个单位,筹办伊始,非先配上三两名秘书不可。理由很简单,有的领导同志一张口就要有讲稿,讲稿又得由秘书写,离开这些“拐棍”,他就无法工作。
接触一些担任秘书工作的同志,十之八、九都叫苦不迭。领导的几条原则意见,就是秘书起草讲稿的基本依据。凭着抽象而又抽象的几条,怎么端得出一篇妙文?他们只好使出两招,一招是抄书报,东抄西摘,拼拼凑凑;一招是“想当然”,凭合理想象发挥一番。如此这般,难免通篇充斥套话、老话、空话,乃至假话。
不要秘书代劳的意见,毛泽东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讲过多次,批评过多次。但是,不少同志并没有认真对待,因而至今仍然有待于解决。如果是正式的工作总结,代表组织意见和政策性较强的讲话,那自然要由领导和秘书相互配合,共同把它搞好。至于个人发言,实在应当提倡领导同志亲自动手。
从秘书代劳,到自己动手,是一大进步;从自己动手,到抛开无论何种情况都必备的讲稿,又是一大进步。有的同志不以为然,视为小事一桩。《道德经》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转变领导作风,应从点点滴滴做起。这类事,看来是细枝末节,其实并不然。在它的背后,反映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懒”。全局不明,胸中无数。习惯于发号施令,动口不动手。久而久之,懒于动脑筋,发言、讲话不假思索,照本宣科,甚至连讲稿上的“转下页”、“接上页”,都照念不误,闹出笑话。
二是“怕”。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立此存照,聊备查考。唯恐万一漏口,说出几句不太得体的话,日后留下把柄。
有的同志说,我笔头不灵,写不好;口才不行,讲不好。似乎一旦甩开“拐棍”,就站立不稳。一些同志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能力不足。但也不能长期安于现状,不往专业化努力。哪来天生的好笔头好口才!常写常讲,不就渐渐练出来了吗?
甩开“拐棍”,好处不少。指手画脚,光发表原则意见不行了,这就逼着自己亲自动手做点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放矢地指导工作。动不动就开会、一开会就是长篇大论不行了,这就逼着自己注意改进工作方法,少开会,开短会,少说多干,说短话,说实话。“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也不行了,这就逼着自己用心向社会学习,向下级学习,向群众学习,用群众的语言,表达群众的心声。
随着形势的发展,甩开“拐棍”,不仅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了。左倾的影响正在消除。“以言治罪”已被抛弃。民主空气渐渐浓厚。该说的话无妨直说。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层出不穷,光靠“笔杆子”闭门造车,妙笔生花,行不通了。事业的迅速推进,鞭策我们的同志转变领导作风,克服暮气,换上朝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