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慎独”一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02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慎独”一解
  贺海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也用了“慎独”一词,但使这个儒家的道德规范,获得了积极的内容和新的意义。他说: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儒家所谓“慎独”,实际上是脱离群众的“独善其身”。无产阶级则与之相反,在它看来,“慎独”应是每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本色,无论是在群众监督下工作或者单独去执行任务,都应该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保持革命的纯洁性。
不能慎独的人往往有这种想法,即以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干了某种坏事也是神不知鬼不觉,不会暴露,在这种邪念的支持之下,干坏事的动机便逐渐由抑制到活跃,终于“一失足成千古恨”。封建社会的一些明智之士也能看到这一点。《后汉书·杨震传》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当时昌邑有一官员王密深夜谒见杨震,带了10斤金子给他,并曰:“暮夜无知者”,劝他收下。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使这位送礼的王密愧退而归。
杨震是个信神信天的唯心论者,不敢作见不得人的“暗事”,但也还算清高。当然,慑于真相败露而不干坏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慎独”,真正能够慎独是高度自觉性的表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