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应当重视食用豆类的研究和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05
第3版()
专栏:

应当重视食用豆类的研究和生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郑卓杰
除大豆以外的豆类作物统称为食用豆类。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几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都很重视食用豆类的生产及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我国食用豆类作物遍布各地,种类很多,主要有豌豆、蚕豆、小豆、绿豆、菜豆、多花菜豆、饭豆、利马豆、雪豆、豇豆、藊豆、小扁豆、四棱豆、鹰嘴豆等等。食用豆类种质资源也十分丰富,早在五十年代就征集到一万多种。许多优良品种,如天津和东北的红小豆,张家口的蚕豆、嘉兴的香珠豆、青海的蚕豆、云南和陕西的大白云豆、四川和贵州的大黑花云豆、山东和河北的绿豆,安徽、江苏和云南的白豇豆等都驰名国内外。
食用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豆类秸秆一般含蛋白质8—14%,比禾本科作物高一倍多,可作为家畜的良好饲料。食用豆类的根部能够固氮,还有培养地力的作用。许多食用豆类还可以直接入药,如绿豆可以消暑解毒,红小豆可以利尿、补肾、消肿。
但是,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食用的豆类,多年来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在不断下降。以致有些名贵品种濒于绝种。影响食用豆类研究和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说它是“低产作物”。其实,只要稍改变一下粗放的经营方式,给以应有的管理,食用豆类的产量是可以显著提高的。如江苏启东县的蚕豆一般亩产为300—350斤;青海省曲沟农场的蚕豆大面积亩产达到500—900斤;青海省的高寒地区,在粗放条件下,豌豆还亩产200斤。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和外贸对食用豆类的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和各地重视食用豆类生产,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工作。
首先,要征集食用豆类种质资源,把这部分宝贵的财富保存起来,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我国原征集的食用豆类种质资源损失很严重,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一些省、区已大部分或部分丧失。这些省、区的征集或补充征集,必须立即着手进行。
其次,建议各农业科研单位配备一定人力或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本地区食用豆类和其他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工作。
第三,在调整作物布局时,把食用豆类的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有种植食用豆类习惯的地区更应尽快恢复这一生产。各种名贵豆产区的农业科研单位应与农业生产部门配合,把当地名贵豆的生产和研究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