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执行中央指示 三中全会以来做了八件好事深得人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1
第1版()
专栏:

内蒙古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执行中央指示
三中全会以来做了八件好事深得人心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永安、张瑞生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在学习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指示时,回顾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认为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踏踏实实地做了几件深得人心的事,解决了多年来没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全区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各族人民都很高兴。
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执行了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平反冤假错案,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干部政策,切实整顿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因而民族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生产恢复得比较快,群众生活有所改善,各族人民比较高兴。”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认为,中央的这些话完全符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谈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工作的许多成就:
——全面彻底地平反了林彪、“四人帮”迫害各族干部、群众的所谓“乌兰夫反党叛国集团”、内蒙古“二月逆流”、“新内人党”三大冤案,对“文化大革命”中在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牧民中所谓重划阶级划的“牧主”、“富牧”等一律宣布无效,还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为几十万受害者落实了政策,从而改善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
——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国务院批准,把“文化大革命”中划出去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重新划归内蒙古,恢复了内蒙古原来的行政区划,并恢复了兴安盟,成立了阿拉善盟。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初步充实和加强,特别是注意选拔了一批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了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作用。
——开始找到一条振兴内蒙古经济的路子。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和其他党政领导同志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内蒙古的历史和现状,根据全区农田、草场、牧场逐年沙化、退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干旱缺水,无霜期短,风、旱、冻灾频繁的实际情况,从恢复生态平衡和发展大粮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倡大力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对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伊克昭盟一些地方,要象种庄稼一样种树种草,增加自然植被。这个盟三年来种树种草的面积,超过了解放以来种树种草的总和,农牧业生产的条件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逐步在农村牧区实行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新苏鲁克”(畜牧业的一种生产责任制)等多种形式的农牧业生产责任制,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问题,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农牧业生产开始恢复并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今年粮、糖、油全面丰收,都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牧业生产在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取得了历史最佳经济效果,全区又有一批“三靠队”解决了温饱问题。
——放宽、落实了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树政策。目前,全区社员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5—7%,有条件的按每人一亩计留;社员发展自留畜的品种数量不受限制,一般每户都有一亩到几亩饲料、饲草地和薪炭林地,有的地方一户有几亩、十几亩荒山、荒沙种树种草,实行谁种谁有的政策。
——调整了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农、林、畜产品加工工业和少数民族用品工业。同时,根据内蒙古的矿产资源和经济能力,相应地发展能源、建材、采矿以及为农林牧和轻纺工业服务的事业。今年以来轻纺工业持续增长,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以上,能源、建材、化肥、钢材等工业也有新的增长。最近,自治区又与兄弟省、区商定了30多个经济技术协作项目,为加速内蒙古经济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民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几年来,自治区新建了3所民族高等学院,有6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蒙语系、蒙语班,其它高等院校也由于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使各科系、专业逐步齐全,一大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走上了科学、学术研究工作岗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各地还普遍增设了民族中、小学。
——城乡市场购销两旺,各族人民生活有所提高。生产的发展使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盟今年农牧民收入预计平均每人近200元,比三年前翻一番。一些贫困的地区,许多社员盖了新房,群众对电视机、自行车等高档商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城市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截止1981年10月末,全区城镇个人存款达7.6亿元,比1978年增加4.2亿元。城乡市场活跃,土豆、蔬菜供应充足,鲜奶、食糖敞开供应,集市粮价普遍低于国家议价收购价格。农牧民高兴地说: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