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龙艳——一个心灵美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1
第4版()
专栏:新风录

龙艳
——一个心灵美的人
十七年前,《人民日报》登载过丹东市六道口6名少先队员帮助瘫痪少年李忠琴学习的事迹。1968年李忠琴中学毕业后回到家里,一个心地善良而美丽的少年龙艳无微不至地整整照顾了忠琴十三年,一件件平凡而感人的事迹,闪耀着民族道德的光彩。她被人们誉为“心灵美的人”。
1968年,瘫痪的忠琴中学毕业了,回到家里,爸爸年老有病,妈妈每天在街道小厂上班,不仅精神寂寞,连抱她大小便的人都没有了。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她一个人总是偷偷地哭泣。这时,忠琴的邻居、十三岁的龙艳来到忠琴身边,安慰着说:“忠琴姐,你别哭,我已经长大了,我能抱动你,背动你,从今以后由我照顾你。”忠琴望着满脸稚气的小龙艳,感动得把她拉在怀里。
第一次考验对于年小的龙艳来说就是严峻的:忠琴患了病,急需送医院,而家里又没有人。小龙艳一横心,把比自己沉重的忠琴背起来,踉踉跄跄地奔向街道医院。当进医院的大门时,她两腿颤抖,一下摔倒在地上。她两手紧护着背上的忠琴,咬着牙又挺立起来。忠琴看到龙艳累得满头大汗,急得要哭。而龙艳却露出得意的笑容,好象在自豪地告诉忠琴姐:我可以照顾你了!
忠琴日夜需要有人服侍,龙艳便毅然地把行李搬到忠琴的炕上,两人睡在一起。每天每夜,龙艳给忠琴翻身、穿衣、洗脸、梳头,抱她大小便,推车送她到浴池洗澡,一年四季总是把忠琴侍候得干干净净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忠琴对世界涌生了更多的兴趣,追求更多的精神生活,同时她也常出现一些苦恼。细心的龙艳,给忠琴订电影画报,给她借阅图书,听到哪里有反映身残人生活的小说、电影、戏剧,她一定把书弄到,把票买到,好让忠琴从中得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1 978年,龙艳工作了,自己家里的家务担子也重了,但是她对忠琴的照顾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工作、家务、服侍忠琴,她都做得很好。为了白天多一些照顾忠琴的时间,她请求汽车公司安排她上早晚班。她清晨4点钟从熟睡的忠琴身旁悄悄爬起,一年365天,总是她首先在黑蒙蒙中踏醒沉睡的路。下了班,她急匆匆地往回跑。1979年,电视机开始普及,龙艳动了心。她利用晚上时间,给服装厂锁扣眼,整整干了一年半,挣了300多元钱,龙艳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些钱,给忠琴买了一台电视机。当忠琴第一次坐在家里看到荧光屏上的影像在眼前出现的时候,她激动地哭了!
一晃,龙艳二十六岁了,她处了个对象。龙艳对对象在谈吐中所表露的一些追求,不满意。龙艳想,我找个道德面貌不好的对象,怎么能一心一意地侍候忠琴?忠琴却想,龙艳已经二十六岁了,我怎么能忍心让她的青春总消耗在我的身边?
龙艳在继续与对象接触中,发现他对照顾忠琴不热情,并当着忠琴的面以金钱的价值进行婚姻谈判。有着水晶般心灵的龙艳,怎能容得了这种市俗霉气!俩人关系终于吹了。
忠琴为龙艳的终身大事辗转反侧,她终于通过早年的同学给龙艳介绍了个对象。龙艳不做过高要求,然而有一个条件绝不能降低:对方一定要真心实意地支持她永远照顾忠琴姐。
龙艳,从少年到青年,整整十三年,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个同自己无亲无故的瘫痪者;整整十三年,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刻后悔,年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滋润着一个随时濒临干涸的生命。龙艳的心灵特别美,龙艳的精神境界特别高。她是继承我们民族道德传统的一颗珍珠,她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一块瑰宝,她是我们每一个人借以照看自己心灵的镜子!龙艳啊,正如你那八十多岁的外祖父常向你说的:“这种德事要做下去,它会感天动地的!”
《辽宁日报》记者 李宏林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龙艳(左)和李忠琴。马庚令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