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戒心放心同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1
第4版()
专栏:

戒心放心同心
理朴
在思想战线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对错误言论和错误作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这些问题刚提出来的时候,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很有必要,有的认为大可不必;被批评者存有戒心,一般人也不无担心,尤其是听到一些传闻,对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会不会有反复,就更感到“吃不准”了。
昨天刊登的四川诗人孙静轩同志对自己创作中所犯错误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开始,他不认识错误,继而一想,觉得自己写的一首长诗是有点问题。可是社会上却传说他被中央点了名,四川要把他当重点批,他困惑了。但是,从省委领导到文艺界的同志,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帮助,根本不象社会上传说的那样。当他思想认识提高之后,要求到省思想战线座谈会上做自我批评,却又担心会面临那种被一双双冷冰的眼睛盯着看的场面。出乎意料的是,一到会上,大家向他伸来的却是一双双热情的手。他同别人谈心时感慨地说:“错误是我犯的,党组织和领导却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对我进行热情帮助,我还有什么理由要坚持错误呢?我的戒心变成了放心,同党成了一条心,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目前他准备继续深入工厂农村,接触实际,搞好创作。
这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事例。这样的事例,在当前文艺界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远不只一两件。对某些作品中错误的思想倾向、不健康的情调和其他一些有害的东西进行正确的批评,会不会伤害我们的同志?会不会妨碍正常的创作?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是不是又要从文艺界开刀搞什么运动了?对此将信将疑的同志,看看这个事例,再看看全国的现实,答案就不难找到了。
党中央曾经一再声明:今后再也不搞“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运动了。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最近还说过这样的话:“同志们一定要坚信这一条,随便给人戴一个帽子,冤枉一个好同志的时代结束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在看得更清楚了。中央从思想战线存在着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克服领导的涣散软弱,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包括对《苦恋》等一些有严重政治错误的作品的批评,目的是要引导大家正视和解决不利于我们事业的确实存在着的思想问题,决不是要整倒一批人,更不是由此而搞个什么运动。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坚信不移。有些同志不认真地研究中央的文件,领会中央的精神,喜欢打听并轻信“小道消息”,这是要吃亏上当的。
当然,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要靠教育、靠实践。三中全会之后,农民不是曾经担心政策多变吗?他们十分关心报纸上、广播里是怎么说的,希望好政策“长命百岁”。这两年农村的政策没有变,农业生产出现了一马当先、方兴未艾的好形势,广大农民的心更踏实,积极性更高了。现在思想战线的一些同志有政策变不变的顾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对自由化倾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十分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法,用事实让人相信,我们决不会把党的好政策毁于一旦。这样,广大知识分子就会和党更加同心同德,社会主义文化就会更加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