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吴胜弟的唢呐又吹响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2
第2版()
专栏:通讯

吴胜弟的唢呐又吹响了
金色的秋天,武夷山下的小村落里传出阵阵悦耳的唢呐声。这里有一支颇有声望的老农唢呐队,是福建省政和县石屯公社工农大队的社员组成的。他们在劳动间隙兴高采烈地演奏。
那位年过六旬、左手扣板、右手敲锣的吴胜弟,是唢呐队的指挥。土地改革那会儿,翻身分地,他和村上几个音乐爱好者自动凑合到一起,组成了这支唢呐队。从此,每逢交公粮,送新兵,办喜事,度佳节,村里都有欢乐的唢呐声伴随。十年动乱,唢呐也蒙冤被列为“四旧”,唢呐队散了,留下来的一把唢呐被挂到墙上。往后一段,生产上搞了“大呼隆”,日子过得挺困难,人们没有兴致再吹唢呐了。那把孤零零的唢呐生了锈。
党的三中全会的春风,温暖了社员的心头。这个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每人平均口粮达800多斤。吴胜弟一家三个孩子全是劳动力,前年收入800多元,盖了一栋新房,去年全家收入两千多元,日子过得称心了,吴胜弟拿起那把生锈的唢呐又吹了起来。当年唢呐队的“老搭当”,一个个来到吴胜弟老汉家里。偃旗息鼓十多年的唢呐队,又活跃在村头巷尾。他们歌颂党的领导,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一曲曲高亢的乐曲,激励着人们在建设四化的大道上前进。
本报通讯员 文木 吴华 本报记者 陈明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