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科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 上海创造出六种形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2
第3版()
专栏:

科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
上海创造出六种形式
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各部委在上海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上海的地方研究所,创造出六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形式,在科研和生产部门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六种形式是:
一、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经主管部门批准,由科研单位吸收一些生产任务不足的工厂(或车间),以主属关系组成联合体。研究所负责科学研究,出成果;工厂负责中间试验和小批量生产,出产品。
二、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实行
“松散”联合。研究所与专业对口的工厂建立挂钩关系,双方需要时就进行协作。
三、科研、生产单位建立长期固定协作关系。这一般在科研单位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工厂之间实行,通常是双方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协作的内容和期限用协议固定下来。
四、成立各种技术服务中心。上海已成立测试、高校科技服务和科技情报咨询服务三个技术服务中心,为生产部门提供重点产品的全面评定分析、产品更新换代方案的论证、重大技术措施可行性论证以及技术攻关等多种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五、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协作交流会、科技成果交易会,向生产部门提供适用的科学技术,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种形式不受行业或专业的限制,实行成果有偿转让,使科研与生产直接见面。
六、对一些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强的重大技术关键问题,科研单位协调起来进行攻关大协作。这种协作一般需要由有关领导部门统一组织。
本报通讯员 杨一纯 本报记者 陆国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