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奋发攻关——记阮长耿在法国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获得重大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2
第7版()
专栏:

奋发攻关
——记阮长耿在法国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获得重大成就
新华社记者 潘永明
苏州医学院青年讲师阮长耿在法国血液学专家雅克·卡昂教授的指导下,在巴黎第七大学附属圣路易医院血栓形成与止血研究中心研究血小板生理机制,取得重大成绩。在这一基础上,阮长耿于最近顺利地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获得了法国医学生物学国家博士学位。
重任在肩
阮长耿1 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他目睹祖国在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为祖国在科学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而感到焦急。当他接到组织上派他去法国进修的通知时,脑海中涌现出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形象,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在短暂的进修时间内克服困难,争取为祖国血液学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1979年底,阮长耿来到巴黎圣路易医院的血栓形成与止血研究中心,并且在这个研究中心主任、血液学专家卡昂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理论学习和科学实验。由于他刻苦努力,加上他原有的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得他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他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固相和液相放射免疫测定血小板抗体的实验方法,完成了原定三个月的研究计划。随后,他制定了以《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早期止血机制》为课题的科研规划。阮长耿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般需要四、五年才能完成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取得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科研成果。
丰硕成果
阮长耿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利用放射免疫测定血小板抗体的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用杂交瘤技术产生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1)的单克隆抗体”;第二,在分子水平上显示和证实了血小板膜糖蛋白(1)在早期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第八因子受体的作用;第三,跟英国学者麦克·迈克尔博士等合作,在牛津大学提纯了血小板膜糖蛋白(1),从而有助于对这一分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阮长耿的研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是抗血小板膜糖蛋白(1)在早期止血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证实了过去临床研究中的一些推测。他的工作还阐明了血小板膜糖蛋白(1)、血浆第八因子和受损血管内皮下组织“微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成果对出血、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研制医治这些疾病的药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人类战胜这些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打开了新的前景。
只争朝夕
阮长耿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决非偶然,这是他积累了本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果。阮长耿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又红又专的年青科学工作者。在他到法国学习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阮长耿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去完成这一系列学习和工作的。他除了日日夜夜废寝忘食的从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1)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研究和实验工作外,还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般需要几年时间的博士论文的准备工作,独立或同其他学者合作撰写了17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论文。这段时间里,他还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新学了法语。他的160页的博士论文就是用法文写的。评审团的教授们和阮长耿的同事、助手们对他的工作精神、态度和高效率无不表示赞赏。
赤子之心
同他重大的科研成果相比,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那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阮长耿目前所完成的工作,仅仅是了解“止血的第一阶段”即弄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1)在早期止血中的作用,这项研究,还有待于深入,需要对抗血小板膜糖蛋白(1)的化学结构、生理功能和模拟性药物进行探索。任务是艰巨的。卡昂教授向他提出,希望他留下完成这后一阶段的工作。法国方面不仅继续向他提供奖学金,而且让他把爱人接到法国。但是阮长耿婉言谢绝了卡昂教授的挽留以及各种较优厚的物质待遇。他要在自己的祖国完成这后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并通过这项研究工作推动祖国血栓与止血的研究。为了保证回国后实验得以继续进行,他勤俭节约,用节省下来的钱购置了两台最必需的仪器和一批试剂。他还表示回国后他不仅要继续研究后一阶段的工作,而且要对祖国十分丰富的中草药的活血化淤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为治疗血管性疾病闯出自己的路子,为发展祖国的新医学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