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东盟国家的橡胶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2
第7版()
专栏:

东盟国家的橡胶生产
王志光
橡胶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与钢铁、煤、石油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主要工业原料。一百多年前,天然橡胶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被移植到东南亚。从此,在东南亚开始出现了人工栽种的橡胶园,并且得到迅速发展。
东南亚是目前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东盟国家的天然橡胶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在被称为“橡胶王国”的马来西亚,全国橡胶园面积占世界橡胶园总面积的40%。1980年,马来西亚橡胶产量为160万吨,占全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148万吨,约占全世界天然橡胶总出口量的一半。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去年橡胶产量约为92万吨。泰国的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1978年为46万吨。1973年,石油涨价使人造橡胶的生产受到影响,世界市场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也有所提高。这一年,东盟国家橡胶总产量达284万吨,1975年增加到255万吨。
橡胶生产在东盟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橡胶的生产、销售数量和价格升降,同这些国家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国库收入息息相关。马来西亚的橡胶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20%以上。在马来西亚,橡胶栽种面积有3,000多万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全国直接或间接依靠橡胶业谋生的约有4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种植面积约230万公顷,全国有割胶工人200万。在泰国,橡胶主要集中在南部的14个府,那里的橡胶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一半。泰国全国有割胶工人50万,同橡胶行业有关的商人,加工厂和制品厂工人也有50万,连同家属在内,依靠橡胶业谋生的人大约有300万。新加坡的橡胶产量虽然不多,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天然橡胶贸易中心和集散地,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也相当可观。
东盟国家生产的橡胶绝大多数供出口外销。长期以来,超级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压低天然橡胶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等手段,实行不等价交换,使东盟国家蒙受极大的损失。随着第三世界在经济领域反对超级大国经济剥削、捍卫资源斗争的不断发展,东盟国家和其他天然橡胶生产国展开了维护橡胶资源的有组织的联合斗争。1970年10月,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斯里兰卡参加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正式成立。十几年来,这个组织在协调橡胶的生产与销售、促进会员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以及稳定橡胶价格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76年12月,在东盟国家第五次经济部长会议上,就有关稳定天然橡胶价格的方案达成了协议。1977年6月,橡胶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橡胶生产国向会议提出了一项协定建议书,主张建立40万吨橡胶缓冲囤积。当胶价下跌到接近最低限价时,缓冲囤积机构就进行收购;价格上涨到最高限价时就向市场抛售,从而使橡胶价格保持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在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主持下,天然橡胶协定1979年10月在联合国天然橡胶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1 980年10月开始生效。协定规定价格升降幅度和建立55万吨的缓冲囤积。这是联合国贸发会议关于原料商品一体化计划范围内的第一个协定,对稳定橡胶价格可以起一定的作用。
为了维护经济利益,发展独立自主经济,东盟国家近年来重视发展多种经济,在发展橡胶生产的同时,注意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从而在出口商品结构多样化方面取得可喜的效果。东盟国家正在考虑兴建联合的橡胶产品企业,发展自己的橡胶工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