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台湾诗人丘逢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2
第8版()
专栏:

台湾诗人丘逢甲
任光椿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是1896年5月5日,即清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周年时,台湾诗人丘逢甲写的一首寄恨诗,题为《春愁》。
丘逢甲,字仙根,号仓海,台湾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五年进士,是近代台湾最著名的爱国诗人。1894年,在中日战争,即甲午之战中,中国遭到惨败。第二年,清廷派李鸿章亲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我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丘逢甲十分愤慨,驰电清廷,提出抗议,并说:“清廷虽弃我,我岂可复自弃耶!”乃宣布台湾自主,自任大将军,率领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给了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受到了台湾人民的欢迎与支持。后来因缺乏外援,孤军作战,与日军力量悬殊太大,终遭失败。起义失败后,丘逢甲被迫内渡,寄居岭南,始与康梁同谋变法,后又支持孙中山、同盟会的斗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到南京参加组织政府,是民国成立后第一名台湾籍的参议员。看到祖国光复,他无比欢欣,惜病魔缠身,当年便去世了,死年才四十九岁。丘逢甲诗词创作极丰,据云有一万余首,今存者仅一千余首,选集有《岭云海日楼诗抄》、《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等。
丘逢甲因爱国情深,故园沦落,沉郁之情,一寄于诗,故所作多慷慨悲凉之气,诗风雄强激宕,开脱奔放,曾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巨子”。
来大陆后,大约在1906年前后,他曾写过一首题为《梦中》的记梦诗:
绣旗犹飐落花风,
不信楼台是梦中。
十二阑干摇海绿,
八千子弟化春红。
奔驰日月无停轨,
组织河山未就功。
车下懒龙呼不起,
钧天罢奏太匆匆!
“八千子弟化春红”,表现了他对同他一道在台湾高举义旗,为抗击侵略者,保卫家园而战死的战士们的深切的哀悼和怀念;同时,“钧天罢奏太匆匆”,也流露了在腐朽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他对祖国宝岛台湾前途感到渺茫的无限惆怅。
“车下懒龙呼不起”,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整个清王朝、包括台湾在内的那些颟顸无能的大小官吏和官兵们的满怀忧怨。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台湾归回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又发出了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时,使我们更加怀念这位为统一祖国而奔走呼号的爱国志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