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它们为什么成为重工业的佼佼者——评述上海部分机电工厂搞活生产的做法和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3
第2版()
专栏:

它们为什么成为重工业的佼佼者
——评述上海部分机电工厂搞活生产的做法和经验
当前,不少机电行业的工厂因订货减少而苦恼,但是在上海一批机电工厂里,订货单却纷至沓来,成为上海重工业中的佼佼者。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记者采访了这批工厂中的南洋电机厂、江宁机床厂、上海电站辅机厂、上海起重设备厂、跃进电机厂、大隆机器厂等企业,了解到这批工厂的生产,也曾一度陷于“吃不饱”的困难情况,但是经过一番努力,现在不仅任务饱满,而且前景十分广阔。它们的做法各有千秋,但是有几条共同的经验值得重工业企业,特别是机电行业借鉴:
——困难面前抖擞精神。许多机电工厂在调整中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向,会遇到一系列新课题。如,新产品和本厂的工艺是否相近?搞小批量的新品种,经济上是否合算?但这里面首先都有一个精神状态的问题需要解决。上海这批机电工厂所以搞得好,重要的一着是自觉地克服了诸如“基建规模压缩,订货减少,责任不在工厂”、“躺在调整上,日子照样过”、“做大生意痛快,揽小生意麻烦”、“转产转得不好,吃不了,兜着走”等等消极等待的思想。不少机电工厂的厂长说:搞活重工业的客观条件是有的,但精神不振作,条件再好也上不去。
——靠灵和勤开拓市场。上海机电工业为了把企业搞活,比较早地提出为轻纺工业、老企业技术改造和出口服务的口号。但有了正确的口号,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从上海这批机电工厂的实践来看,要开拓出新的市场,一靠灵,二靠勤。灵,就是要打开眼界,对市场变化敏感。上海起重设备厂生产的电动葫芦,去年产品滞销,订货锐减。但他们耳目灵通,迅速转移阵地,跑到纺织厂、造纸厂、食品厂、制药厂去寻找市场,甚至到医院、旅馆、饭馆去兜生意。结果,这个厂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打开了产品销路,现在订货应接不暇。勤,就是手脚勤快,甚至要拿出“铁脚板”的功夫。南洋电机厂今年计划任务只有生产能力的5%。工人们形容这是“大肚汉”的“几粒饭”。于是,这个厂厂长等领导干部分头带队,跑了24个省、市、自治区的几百个单位,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并且在上海的棉纺、食品、造纸、皮鞋等行业找到了一批新用户。由于手脚勤快,这个厂不仅由“饿汉”变成了“饱汉”,而且摸清了各地近3,000个单位在技术改造中对电机的需求情况,为今后生产的发展打通了渠道。
——工厂内部建立一条“快速路线”。现在,机电行业自己开拓新市场,就要承接各种各样的订货,交货急的要干,专门设计的也要干。这就逼得工厂要在内部建立一条“快速路线”,也就是说,工厂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加快产品的生产周期,改变过去那种销售人员接订货,设计人员搞设计,工艺人员排工艺,供应人员买材料,相互衔接不紧“慢吞吞”的做法。现在,谁内部协调,工作效率高,产品生产周期短,谁就能闯出新路子;谁内部踢皮球,兜圈子,扯皮,谁就眼巴巴地失去良机。上海大隆机器厂制造一种出口的新型泥浆泵,按过去一套办法,从接受订货到出样机,得用一年半到二年时间。如今这个厂把设计、工艺、质量检验、材料供应、财务等各部门的有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交叉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泥浆泵的生产周期只用7个月,适应了外商的要求。
——做好基础工作。机电工厂在转变服务方向后,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销路不衰?这些企业认为,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基础,提高技术水平。如果只顾推销,只图眼前有“饭吃”,不在技术方面“储粮”,只能得利于一时,不能见效于长远。上海跃进电机厂生产的小电机,技术先进,质量精良,远销西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是切实做好基础工作的结果。去年以来,这个厂大力进行职工技术培训。从厂领导到工人、技术人员,广泛学习技术和管理知识,参加学习的一律要通过严格的考试。为确保产品质量,这个厂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和成品,道道把关,严格控制,积累了64万多个技术数据。今年以来,外商抽查这个厂1.1万台电机,台台质量合格。
本报记者 徐家柱 黄波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