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老好人”有什么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3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老好人”有什么好?
书林
“老好人”这个称呼,颇有点微妙之处。当人们把某人称作“老好人”的时候,固然主要是一种批评、责难,但那中间,也往往包含着肯定、称道的意思。叫做贬中有褒。“老好人”毕竟还是好人嘛!正因为如此,“老好人”的称呼,一般地不致于引起多大反感,“老好人”的形象,也并不是那么令人厌恶,有的人甚至还以做一个“老好人”而心安理得。
当然,我们说的“老好人”,一般总是安分守己,不干那些违法乱纪、损人利己的坏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还是属于“好人”一类,算不得坏人。然而,认真分析起来,“老好人”究竟有什么好,确实值得研究。
一个共产党员,在原则问题上应该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对于关系党的事业、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都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老好人”呢,在原则问题上,总是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态度暖昧,天大的事摆到面前,他也是不点头,不摇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个共产党员,在同志关系上,应该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错误倾向作斗争。“老好人”则相反,无论是对上对下对左对右,他们总是只栽花,不栽刺,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凡事以不得罪人为原则。有的甚至对碰到鼻子上的坏人坏事也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四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其中的几条,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等等,实际上都是一种“老好人”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尖锐地指出:这是一种庸俗腐朽的作风,是对我们党和革命队伍的一种腐蚀剂。事实上正是这样。一个单位如果是“老好人”当道,那里必然是赏罚不明,是非不清,正气压抑,邪气嚣张,党的组织涣散软弱,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很好贯彻,不正之风得不到抵制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长期拖延解决不了。倘若我们的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中,“老好人”占了多数,我们的党就会丧失自己的战斗力。
“老好人”过去就有,现在更普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整人哲学,强迫人们跟着他们去斗争什么“走资派”。许多同志对他们那一套倒行逆施不满,又不好公然进行斗争,只得用保持沉默、回避斗争的办法,作为抵制的手段。这种做法当然是可以理解、应该同情的。可惜,时间长了,一些同志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觉得这种做法至少可以保持平静的生活,也就不再想卷入什么斗争了。还有一些同志,眼看着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斗争、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被批得最凶,整得最厉害,而一些平时不大工作、从不得罪人的“老好人”,倒平安无事,也不免思想上受到影响。这些同志都从消极方面接受教训,觉得还是当“老好人”好。这就使得我们党内和社会上的“老好人”多了起来。
当前,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很大的力气。党中央提出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思想战线上的涣散软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老好人”之为害就看得更加清楚。可以说,“老好人”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我们端正党风、改变社会风气的严重障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障碍。我们应该大声疾呼:
“老好人”没有什么好。
共产党员决不能做“老好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