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宝宝袜为何脱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4
第4版()
专栏:调查汇报

宝宝袜为何脱销?
根据刘德春同志反映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一些有关单位。
9月18日上午,我来到北京市中国儿童用品商店的童袜柜台前。只见一位怀抱小孩的妇女问售货员:“同志,有这么大孩子穿的棉线袜吗?”“没有!”售货员同志回答说。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内,就有15个顾客因为买不到宝宝袜怏怏而去。辽宁宽甸镇的一位顾客对记者说:“我出差时,儿子、媳妇一再嘱咐,让我给刚满周岁的孙子买双宝宝袜。我路过辽宁、山东的一些城市,每到一地,办的第一件私事就是买宝宝袜,结果都没有卖的。没想到,来北京也买不到!”
在北京市百货公司计划科,我看到这样几个数字:1977年至1979年,宝宝袜每年平均收购量是84,500双;去年收购量下降到44,300双;今年预计只能收购4万双。据了解,北京市周岁以下的儿童,现有30万,需宝宝袜20万双(不包括外地顾客来京购买量)。显然,今年4万双的收购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我又走访了北京市生产宝宝袜的唯一工厂——北京市第三袜厂。这个厂是由街道厂子发展起来的,过去专门生产2—10岁的童线花袜套。1972年,由于宝宝袜的外来货源越来越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这个厂又挑起了生产宝宝袜的担子。该厂生产宝宝袜最高年份曾达到10万双。但近几年来,产量却逐年下降。其原因,据他们说,首先是由于企业内部各项费用增大。这个厂原是大集体企业,职工待遇与国营有差别,近年来劳保福利待遇也参照国营企业执行;同时,职工两次调整工资,也增加了厂内的经济负担。为不影响上交利润指标的完成和不降低职工收入,这个厂就把力量集中到了生产利润较高的其它产品上。其次,厂内负担不起几种产品的亏损。该厂年产量为50多万双的童线花袜套是亏损产品,单这一项每年约赔15,000元。宝宝袜的每双工业成本是0.31元,商业收购价却为0.28元,就按最低年产量4万双计算,工厂每年要赔1,200元。由于上述两个原因,造成了宝宝袜的产量不断下降。据说,北京市有关方面正在考虑解决宝宝袜的问题。但北京第三袜厂的同志告诉记者说:“宝宝袜即使不再赔钱了,可还是不如生产其它产品利润大啊!”这样的思想,有一定的代表性,就是所谓:利小或没有利,但社会需要的商品,工厂少生产或不生产;利大的,甚至长线的产品,工厂还要多生产。用这样的思想指导生产,就势必发生工厂生产和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宝宝袜的脱销,就是一例。应引起主管部门的注意。但不管如何,总不能不让孩子们穿经济实惠、对发育有利的宝宝袜吧?!
本报记者 张善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