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斯芬克司的忧伤——漫话抢救世界珍贵文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4
第7版()
专栏:

斯芬克司的忧伤
——漫话抢救世界珍贵文物
张惠国
轰然一声,埃及古代史上的一代天骄——斯芬克司左后腿的100多块石头崩塌下来了。这是10月18日发生的事情。不仅在埃及,而且远在许多国家的人们不禁为之一怔。人们担心,如此下去,也许有朝一日,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人,再也看不到狮身人面像的威武容颜,而只能面对一片废墟,默然凭吊了。
斯芬克司终于发生崩塌,不是没有先兆的。多少年月,它就遭到“病痛”的严重折磨。关心它的人们早已大声疾呼:抢救斯芬克司!因为它痼疾缠身,简直危在旦夕了。
斯芬克司原为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公元前2611年,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国王)哈夫拉为了使他的形象永垂青史,下令在开罗近郊吉萨金字塔旁建造一座狮身人面像,狮子巨大的头部就是按照哈夫拉的面貌雕刻成的,也命名为斯芬克司。这座巨大的石像,长约57米、高20米,造型奇特,风韵神秘,使每个参观者赞叹不已。正因如此,它被列为世界著名古迹之一。古往今来,斯芬克司一直以它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众多的学者和游人。
但是,这座巨像的面目如今已惨不忍睹:颈部大量脱皮,狮爪的皮肤大块剥落,狮身两侧斑斑驳驳,两米长的鼻子早已不知脱落何方。确实,斯芬克司的“病”由来久矣。四千六百年来,它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在兵燹之年,它曾遭古代埃及苏丹卫队马穆鲁克骑兵的炮击和阿拉伯酋长的恣意毁伤。1796年8月,拿破仑远征埃及,它又被入侵者肆意摧残。几千年来,它不断受到风霜侵蚀和烈日烤炙,还多次被荒沙掩埋。尽管它幸存下来了,但如今严重的环境污染,更使它病上添病,气息奄奄。据调查,自从阿斯旺水坝建成后,含盐的地下水泛上地表,严重侵蚀了巨像的肌体;再有,城市中排出的大量烟尘污染了大气,也严重地危及它的生存。今天的游人看到,斯芬克司带着满身伤痕,默默地蜷卧于吉萨沙漠上,神情沮丧,双目凝滞,似乎在期待,又仿佛在哀号:快抢救我!
斯芬克司“病危”,埃及朝野固然重视,各国公众舆论也很关注。经过世界第一流的专家细心“会诊”,确诊它患有严重的腐蚀病,若再不全力抢救,将有丧身之虞。埃及议会要求政府广邀各国著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埃及政府已拨专款,作为“医疗”费用。但是,斯芬克司已“病入膏肓”,且年深月久,治疗并非易事。从何着手?专家们意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应把斯芬克司周身涂满粘胶,以防表皮继续剥落;有人则主张用个巨大的玻璃罩把巨像罩在其中。可是,人们注意到,先前修缮时抹上的灰浆经风化雨蚀之后已变成盐碱,反而侵蚀着石像。六年前涂上的塑胶也开始剥落。看来,要找出一个“妙手回春”的方案,还得煞费苦心哩!
问题的严重性何止于斯芬克司。从它的不幸遭遇,人们不禁联想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珍贵的文物古迹,多少年月,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不也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吗?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一切有识之士和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广大公众,不禁忐忑不安。因为文物古迹受环境污染损害的报告,正源源不断地披露于世;抢救它们的呼声,已响遍五大洲。
在举世闻名的欧洲水城威尼斯,它的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正经受着严重的侵蚀和破坏。那里兴建的许多化工厂,不断散发出大量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物质,使众多的文物古迹遭受污染,腐蚀日甚,黯然失色。威尼斯城主要建筑物的拱门和廊柱石料,正在一层层剥落;著名的圣马可教堂正面一组青铜雕马,遍体锈蚀;十八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们的巨幅名画,日益失去光彩。
印度古代宏伟建筑泰姬陵,素以洁白无瑕著称于世。这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陵墓,在阳光下曾放射着耀眼的光彩,在月夜里显得分外皎洁,如同披着轻纱的少女静坐池边,吸引多少游人顾盼流连。可是,如今她竟象患了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浑身萎黄。这是被周围空气污染、腐蚀而造成的恶果。
近年来,希腊雅典巴台农神庙的“病情”同样令人忧虑。这座祭祀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的圣坛,内有精美绝伦的浮雕像。如今,雅典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和汽车排出的大量含氯、硫的废气,与空气中的水分合成“酸雨”,正严重地腐蚀着这座古希腊文明的宝库。
此外,历史悠久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倾斜,柬埔寨吴哥窟台基的倒塌,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塑像的崩毁……世界著名文物古迹日益遭到严重毁损的情况,不胜枚举。
这是对人类宝贵遗产极其令人不安的威胁。它告诉我们,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世界珍贵文物,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何况,环境的污染,不仅有损于珍贵文物,破坏生态的平衡,而且正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保护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污染,理应成为世界性的迫切课题。这也正是人们从斯芬克司“患病”和后腿崩塌中应当获得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