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看安徽黄梅戏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4
第8版()
专栏:剧评

看安徽黄梅戏有感
马彦祥
阔别首都二十多年的黄梅戏,最近又来北京了。五十年代,他们曾两次来京演出了优秀传统剧目《天仙配》和《女驸马》。那时严凤英和王少舫在这两出戏中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唱得娓娓动听,演得婀娜多姿,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次安徽黄梅剧团是在赴香港演出前特地来北京汇报的。他们共带来了《天仙配》、《女驸马》和《罗帕记》三台大型古装戏。《天仙配》和《女驸马》虽早在五十年代就和观众见过面,但是这次来京前,无论是在表导演上,还是在音乐和舞美设计上,都做了精心的加工。尤其是在《天仙配》和《女驸马》中接替严凤英分别扮演七仙女和冯素珍的陈小芳和马兰,都是青年演员,她们在表演上虽不及严凤英那样娴熟,但却有严派风范。扮演董永的黄新德,师承王少舫,唱起来韵味醇厚。扮演公主的梅伟慈,素攻花旦,演起来细腻入微。王少舫虽年过花甲,可是依旧葆其艺术青春,《女驸马》中的老丞相仍由他担任,演起来落落大方,风趣洒脱,不减当年。
《罗帕记》是近年来重新整理的传统戏,它通过一对恩爱夫妻十八年的悲欢离合,揭示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鞭挞了伪善和丑恶的灵魂,颂扬了善美和纯真的情操。这是一出传奇戏,但编导者并不贪恋于情节的扑朔迷离,而是着力于人物感情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王科举在遗妻之后,那种封建礼教和旧情难忘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折磨得他不仅丢失了功名,而且心灵上刻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店遇”这场戏中,王科举那段见像思妻和着血泪的独唱,情深意长,深沉隽永。陈赛金出身名门,她受辱被弃后,走投无路,孤苦零丁。她离家前的三劝夫和投店时的三托子,把这个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爱夫又恨夫,欲死又求生。就在这种劝夫不成,托子有望的凄惨境遇中,抱着将来能平冤昭雪的一线希望,忍辱负重,顽强地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挣扎着。她的命运、爱憎,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感情密切地联系起来,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扮演陈赛金的许自友得过严凤英的真传,唱得甜润,演得质朴,活画出一个古代被侮辱、被损害的善良而又坚贞的妇女形象。
悲剧的艺术感染力并不完全在于纯粹的悲。寓庄于谐,寓悲于喜,这是戏曲的又一特点。《罗帕记》通过穿插性的人物店主姐作为纠葛人物矛盾的纽带,使这出悲剧带有几分喜剧的色彩。她同情善良,揶揄丑恶,亦歌亦谑,不时逗得观众破涕为笑,并使我们在眼泪和笑声中看到了各种人物灵魂中的美与丑,道德上的善与恶。这个戏结构严谨,艺术工巧,悲喜有序,顿挫分明,不失为发挥了黄梅戏剧种特色的一出好戏。
参加这次演出的除少数老演员和部分中年演员外,大部分是近年来涌现的黄梅新秀,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看到一代黄梅新秀接踵而来,真叫人喜悦。由此联想到这种整建团的方针是值得赞扬和倡导的,我们各地剧团不是也应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吗?(附图片)
黄梅戏《罗帕记》人物速写 赵士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