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评秦腔《白龙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4
第8版()
专栏:反映现实生活 发展戏曲艺术

评秦腔《白龙口》
阎敏学
西安易俗社这次来京参加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的秦腔《白龙口》,描写了1935年初渭北地下党掩护党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过关中的故事。题材本身具有传奇色彩,剧作者杨克忍在提炼生活、结构剧本、安排情节、组织冲突时,很注意发挥戏曲特点,就使得这出戏具有较强的戏剧性。
试以第二场《狭路相逢》为例。这一场戏,写开明绅士周伏龙在我党的争取、教育和团结下,被唤起了爱国热情和抗日决心。当他听说党中央的代表要来,当即率领武装亲临黑水桥迎接。恶霸秦洛虎也获悉了这一消息,则调兵遣将,埋伏黑水桥截拦。一龙一虎,于黑水桥狭路相逢,相互猜忌,却又不便明言,只好表面打哈哈。等至马车铃响,报告“贵客将到”,顷刻之间,龙虎各显本相,双方人马迅即拉开,剑拔弩张,刀枪相向。正当千钧一发之际,却见水利工程师陈启宏春风满面,悠然自得地登上桥头。周伏龙惊魂未定,秦洛虎张口结舌,一场即将掀起的恶斗归于平静。而此时少奇同志早就弃车就道,绕过黑水桥,安全抵达卧虎镇。这一场戏,不仅情节紧张,结构严谨,而且登场人物个个有戏,既形象地表现了周伏龙好侠重义、豪爽正直的性格,又刻画了秦洛虎奸诈狡猾、毒辣心狠的反动本质。二人“接客”,双双扑空的情节安排,既有力地烘托了少奇同志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也显示了我地下党熟悉敌情,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戏曲是集歌、舞等形式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只有把唱、念、做、打密切结合,才能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白龙口》在这点上也颇具特色。如在《狭路相逢》一场,充分运用了背唱、对唱、接唱、合唱等手法,把龙虎二人的不同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对反面人物的唱腔,音乐设计者大胆吸收了兄弟剧种眉户和碗碗腔的唱法,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清新活泼,自然和谐。为了发挥载歌载舞的戏曲特点,《白龙口》还专门开辟了一场以歌舞为主的《月夜单骑》。有些场次虽是以唱为主,但也注意了充分运用做工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如第七场的祭刀盟誓等。有些场次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程式动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