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中国观众应有的气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5
第1版()
专栏:

中国观众应有的气度
本报评论员
11月份,我国体育健儿正在或将要参加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比赛: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决赛,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十一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队是胜是败,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人们欢呼来自赛场的胜利消息,翘首等待着新的喜讯。
对中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的胜负,我们应有怎样的气度呢?
前一段,当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广大观众受到鼓舞,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主义的热情,看到祖国的前途和希望,增强了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人们把爱国热情化为爱国行动,振奋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反映了我国人民日益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但是,有少数同志在欢庆胜利的时候,感情过于激动,失去理智,发生了一些诸如损坏公共财物、违反交通规则、影响社会秩序以及不尊重外宾等现象。而当我国代表队在国际比赛中一旦受挫、失利,有的就埋怨、指责,甚至“骂街”,好象只能赢不能输。这些虽属枝节现象,但它与爱国热流的健康发展是相悖的,应当引起注意。
中国人民是有恢宏气度的,对于体育比赛的胜负,应当胸襟广阔,眼光远大,表现出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育比赛紧张激烈,千变万化,胜败乃是常事。即使世界强队,也是经历许多失败,才由弱变强,常胜将军是没有的。中国体育刚刚迈出全面走向世界的步伐,总的说,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我们还处于以弱对强的阶段。要在国际赛场上大有作为,大放异彩,还得走一段相当长的艰苦征程。因此,我国健儿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取得胜利,固然值得庆贺,但不能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如果一时吃了败仗,也不必大惊小怪,乃至丧失自信力。
我国运动健儿有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只要在比赛中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打出了风格和水平,无论胜负,都应当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奋力赶超;学习他们顽强搏击、韧性战斗的精神。正如鲁迅所说:“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赢得起,输得起。不因一时的胜利而骄矜,也不因暂时的失利而气馁,胜而不狂,败而不怨。这是我们中国观众应取的正确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