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昔日荒山变绿洲——山西省右玉县绿化山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11-15
第2版()
专栏:

昔日荒山变绿洲
——山西省右玉县绿化山区的调查
杨士杰
雁北塞上古称“不毛之地”。明代诗人咏道:“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那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雁北地区的北端,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全县总面积296万亩,解放时到处童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仅0.3%。由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逢风沙之日,室内白昼点灯,耕地被刮去表土。由于气候恶劣,环境荒凉,土地贫瘠,劳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的悲惨生活。
成绩卓著
1948年5月,右玉县获得解放。从1952年开始,县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始领导群众植树造林,特别在1956年延安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后,植树造林加快了步伐。十年动乱中,林业建设基本停顿,甚至一度倒退。粉碎“四人帮”后自1977年以来,共植树造林40万亩,相当于过去二十五年造林的总面积。目前全县已有森林80万亩,平均每人有林1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2%。零星树木达到500万株,全县人均55株多。现有万亩以上林区六处,总面积在11万亩以上。有总长500 华里、面积7万余亩的13条防风林带和81条中型林带,有效地防护了20万亩农田。每年种植草木樨、苜蓿、野豌豆等牧草约8万亩。林业建设的发展逐渐改变了自然环境的面貌,生态平衡得到恢复。春回大地之后,登高远望,县中部和北部大面积的防风林带郁郁葱葱,田间的绿树林网纵横交错。丛林之中可静听百鸟争鸣,不难见到成群结队的雉鸡、石鸟,并有狐、獾、狼、野兔和其它小兽出没,林边河上野鸭、水鸟密密麻麻,成为狩猎对象。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右玉县,正在变成塞上绿洲。
收效明显
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已经收到了初步效果:
一是锁住了风沙。过去每年春天耕地被风蚀1.2厘米左右,每亩刮跑表土八、九立方米,有时播下的种子也被刮跑,以致一春要种两三次。近年来,地面风速和沙暴日数各降低和减少一半左右,每年一次播种即可成活。
二是调节了雨量。林木增多,湿度加大,雨量趋向增加。据该县气象站记载,1973年以来,年平均降雨量470毫米,比过去年降雨量增加20毫米。
三是减少了霜雹。随着林木增加,林网内小气候有所改善,过去平均每年发生雹灾7.3次,近几年下降到2.5次。近十年来无霜期比1957—1969年的平均无霜期延长了7.2天,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四是保持了水土。过去一遇大雨,山洪暴发,冲毁粮田,泥沙横流。现在全县水土保持面积已达百万亩以上,地表径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减少60%。
五是增加了“四料”,即饲料、肥料、燃料和木料。过去75%的社员户燃料奇缺,不得不烧草根、牲畜粪,因而更促使水土流失,草场沙化,肥料缺乏。现在每年以整修树枝当柴烧已绰绰有余,既可节约煤炭,又增加粪肥,更为饲养猪、牛、羊、兔提供大量饲草,保护了草场、牧坡,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林多木材也多了,现在全县木材蓄积量已达20万立方米,每年生产木料2,500多立方米。
由于成林面积不断扩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渐加强,从而促进了右玉县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向国家的贡献逐年增多,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相应提高。
事在人为
右玉县绿化山区的经验是:
一、关键是有一个热心林业建设的领导班子。右玉县三十年林业建设步伐快,关键是县委重视,持之以恒。历任县委书记,任任亲自抓林业。1975年常禄同志担任右玉县县委书记后,更是将林业放在重要位置。他一向热爱林业建设,就因狠抓植树造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但并没有动摇他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彻底改变右玉县多灾自然面貌的信心。最近,山西省政府批准右玉县为林区县,授予常禄同志林业模范的称号。
二、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右玉县各级领导对林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浅到深的过程。过去,有些同志总觉得“粮食生产没过关,林业大上有困难”;有的面对本县恶劣的自然条件,有畏难情绪,对实现绿化缺乏信心,因而行动不积极。县委不断总结、宣传发展林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用近几年来的实践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使他们认识到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是完全正确的,从而增强了植树造林的自觉性。
三、调查研究,全面规划。右玉县总面积296万亩,可利用面积为240多万亩,其中可耕地90多万亩。为了发展林业建设,县委以及有关部门深入实际,和社队干部群众一起调查研究,查清了全县山头、土丘和两公里以上的沟壑数目,在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地制定全县林业发展规划中,注意了“五个结合”:植树造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发展林业与发展农牧业相结合,实行农地、牧地、林地“三集中”、“三固定”;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沟坡造林中注意构筑水保工程;国营、集体和社员户造林相结合,坚持以社队集体造林为主,同时要支援鼓励户户造林;选育当地优良树种和引进外地良种相结合。
四、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右玉县在林业建设中注意发现培养典型,总结各种经验,实行分类指导,逐步推广。他们先后树立了消息屯大队、盆儿洼大队和残虎堡大队等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典型。在社队林场、四旁绿化、果木、苗圃等方面,都有典型示范。同时注意总结宣传林业建设中的积极分子、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推动林业建设迅速发展。
五、落实林业政策,建立生产责任制。右玉县从合作化以来,就十分重视林业政策,1963年曾普遍落实林权,颁发了林权证。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县委作出清理林权、落实政策的几项规定,退还了社员的自留树,对已经砍伐的作价赔偿,使社员营造自留树的积极性逐步发挥出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以后,各社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林业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和专业人,普遍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加快了绿化山区的速度。全县春季造林5万亩,雨季造林33,700亩,两季造林已超过去年全年3季造林的总面积。同时加强了林木管护,基本上制止了乱砍滥伐,保住了造林成果。
任重道远
右玉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继续前进中,还有不少需要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按照规划,右玉县明后两年还要营造林4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任务是艰巨的。而且提高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新问题需要不断解决。社员户四旁植树还有很大潜力,要敢于放手,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
现在右玉县的林木,品种比较单一,要开展多品种和优良品种的种植,已经试种成功的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要大力推广,还应试种柳、榆、刺槐、桑以及桦树等阔叶树和其他速生林木,也要注意营造果木和木本油料等经济林。在树木更新过程中要注意有计划地种伐衔接。
发展林业的同时,要注意种植牧草,繁殖骡、马、驴、牛、羊、兔等食草家畜,使饲养业有一个较大发展。
随着林业的发展,要切实促进农、林、牧、副、工业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有领导地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农、林、牧业产品都要考虑再制和加工业。
全县经济的发展对农、林、牧业的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对县、社、队干部的文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新的知识分子任务迫切,领导上要抓住教育环节,搞好师范教育,培养师资,并举办专业学校,还要短期轮训县、社各级干部,学点科学技术知识,提高领导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